成语拼音:guān xìn sì xì
成语解释:衅、隙:破绽、漏洞。探察对方的破绽、漏洞,以待时机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且阻兵无众,古之明鉴,诚宜暂息进取小规,以蓄士民之力,观衅伺隙,庶无悔吝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等待时机
繁体字形:觀衅伺隙
英文翻译:Watch a quarrel and wait for a quarrel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衅:1.嫌隙;争端:寻衅。挑衅。2.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:衅钟。衅鼓。
伺:[sì]侦察;守候:窥伺。伺机。[cì]1.〔伺候〕2.旧指侍奉或供役使。3.照料:伺病人。
隙:1.缝隙;裂缝:墙隙。门隙。云隙。2.(地区、时间)空闲:隙地。空隙。农隙(农闲)。3.漏洞;机会:无隙可乘。4.(感情上的)裂痕:嫌隙。有隙。
“观衅伺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实用——观察对方的破绽,寻找合适的时机。比如在职场中,面对一个强势的竞争对手,与其硬碰硬,不如先“观衅伺隙”:对方的弱点是什么?最近是否有犯错的可能?等到合适的节点再提出自己的方案,反而更容易被接受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被动等待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关键在于“主动观察”。比如一家新品牌想进入市场,并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先分析头部品牌的用户投诉、产品短板,再针对性推出优化版产品。这种“伺隙”是带着策略的主动行为,而不是单纯碰运气。
生活中也能用上这个智慧。比如想劝家人戒烟,直接指责可能引发争吵。不如先“观衅”:发现他咳嗽变频繁时,再递上一杯润喉茶,顺势聊健康话题。时机对了,沟通效果翻倍。这让我想到,现代人常说的“高情商沟通”,本质上就是找准对方心理缝隙的学问。
值得思考的是:这种策略会不会显得不够真诚?我认为关键在于出发点。如果是为了双赢而寻找更合适的沟通方式,就像园丁观察植物生长规律后再修剪枝叶,反而是负责任的表现。就像谈判专家从不鲁莽行动,而是通过观察对方情绪波动点来推进对话。
最后分享一个观察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观衅伺隙”的能力反而更珍贵。当多数人急着表态时,能沉住气观察局势变化的人,往往能在混乱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。这或许就是古人智慧给现代人的启示——快节奏中更需要慢观察的定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