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ān yú fǎn sān
成语解释:犹言举一反三。
成语出处:北魏·郦道元《〈水经注〉序》:“进无方一知二之机,退无观隅反三之慧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觀隅反三
英文翻译:On the contrary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隅:1.角落:墙隅。城隅。向隅。一隅之地。2.靠边沿的地方:海隅。
反:1.颠倒的;方向相背的。与“正”相对:反面。反作用。2.指反革命、反动派:肃反。3.反抗;反对:反法西斯。反封建。4.翻转:反复。反败为胜。5.推及:举一反三。6.回;还:反击。反问。7.副词。反而:画虎不成反类犬。8.古同“返”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最近在准备考试时,我发现自己总盯着课本死记硬背,结果做题还是容易卡壳。朋友提醒我:“你要学会‘观隅反三’啊!”这让我突然意识到:观察一个角落就能推知整体,或许正是突破学习瓶颈的关键。
举个真实例子:学做红烧肉时,我发现油温控制直接影响肉质。后来学炖鸡汤,我主动观察水沸时的气泡状态,结果火候掌握得比预期快三倍——这就是观隅反三的实际应用。为什么这种方法奏效?因为当我们在细节中提炼出规律,就能建立起跨场景的认知框架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举一反三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强调迁移能力,但观隅反三更强调主动观察的起点。就像解数学题时,与其背公式,不如观察题干里的隐藏条件。上周教邻居小孩解题,我引导他先圈出“同时出发”“相向而行”这些关键词,他立刻自己画出了路线图。
工作中我也常用这个方法。有次用户投诉APP闪退,技术团队查了三天没结果。我偶然发现所有报错都发生在切换横竖屏时,最终定位到屏幕旋转传感器的兼容问题。这个案例让我深信:魔鬼藏在细节里,但天使也在观察中诞生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常被催促着快速产出。但根据我的经验,真正的高效往往始于放慢脚步观察。就像品茶师能通过茶叶舒展状态判断水温,程序员能从报错日志的某个字符找到系统漏洞。下次遇到难题时,不妨先像侦探般仔细观察某个局部,说不定就能打开全局视野。
最近在教孩子搭乐高时,发现他总想直接拼整体造型。当我让他先研究不同形状积木的卡扣结构,他不仅搭得更稳,还创新出悬浮式的桥梁设计。这让我更加确信:培养观察细节的习惯,或许比追求标准答案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