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ì
  • ruò
  • s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ì sǐ ruò shēng

成语解释: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。形容不怕死。

成语出处:《庄子 秋水》:“白刃交于前,视死若生者,烈士之勇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等

繁体字形:視死若生

英文翻译:take death calmly

视死若生的意思
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成语评论

视死若生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到底怎么用呢?举个简单的例子吧:一位医生在疫情最严重时主动请缨去前线支援,同事劝他注意安全,他却摆摆手说:“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,生死这种事,看淡了反而能专注做事。”——这种抛开对死亡的恐惧、专注于当下使命的态度,就是“视死若生”的生动写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面对死亡还能保持平静,这现实吗?其实这里的“视死”并非轻视生命,而是强调超越对死亡的焦虑。比如历史上文天祥被捕后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”,依然坚持气节;消防员冲进火场前深吸一口气的瞬间,他们并非不怕危险,而是选择将责任置于恐惧之上。这种状态下,人的行动反而更纯粹、更有力量。

换个角度想,这个成语和现代生活有关系吗?当然有。比如创业者押上全部积蓄开发新产品时,朋友说他“孤注一掷”,他却笑着说:“最坏结果不过是重头再来,重要的是把这件事做成。”这种放下对失败的过度担忧、全心投入目标的状态,本质上也是一种“视死若生”的变体——把对“事业死亡”的恐惧,转化为专注解决问题的动力。

我个人觉得,当代人更需要这种思维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常被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预测包围,容易陷入“万一失败怎么办”的焦虑。但就像登山者不会因为担心坠崖而永远停在营地,真正的行动者懂得与风险共存,把精力集中在脚下的每一步。这种带着清醒认知却依然向前的勇气,或许就是“视死若生”给现代生活的启示。

下次遇到需要重大抉择的时刻,不妨试着问自己:如果抛开所有顾虑,我最想创造的价值是什么?答案浮现时,那些曾经困扰你的“如果失败”的杂音,或许就会像晨雾遇见阳光般自然消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