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ǎn
  • 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ǎn è zì fù

成语解释:謇谔:正直敢言;自负:自恃。正直敢言而自许很高
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夏言传》:“性警敏,善属文。及居言路,謇谔自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謇諤自負

英文翻译:Jiange's conceit

謇谔自负的意思

謇:1.口吃;言辞不顺畅。2.正直。

谔:形容直话直说: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(有许多人说顺从奉承的话,不如有一个人直言不讳)。
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
负:1.背(bēi):负荆。负重。2.担负:负责任。身负重任。3.依仗;倚靠:负隅。负险固守。4.遭受:负伤。负屈。5.享有:久负盛名。6.亏欠;拖欠:负债。7.背弃;辜负:负约。忘恩负义。有负重托。8.失败(跟“胜”相对):胜负。负于客队。9.属性词。小于零的(跟“正”相对):负数。负号。10.姓。

成语评论

謇谔自负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。“謇谔”本指说话耿直、敢于直言,而“自负”则带点自以为是的味道。合在一起,说的就是那种既正直敢言、又有点倔强到听不进别人意见的状态。比如历史上,商鞅变法时坚持己见,甚至对反对者严苛处理,算不算謇谔自负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性格到底是好是坏?举个例子,明朝的海瑞以清廉刚直著称,连皇帝都敢骂。他的一腔正气固然值得敬佩,但过于坚持己见导致同僚疏远,最终抱负难以实现。可见謇谔自负就像双刃剑——坚持原则的勇气可嘉,但若缺乏变通,反而可能阻碍目标达成。

换个角度看现代职场。假设团队讨论方案时,某同事总是激烈反驳他人建议,坚持自己“绝对正确”。这种场景里,謇谔自负的负面效果就暴露无遗:初衷或许是为项目好,但过度自信反而压制了协作空间。反观那些既敢提建议、又能虚心倾听的同事,往往更容易推动事情落地。

个人觉得,謇谔自负的本质矛盾在于“表达”与“接纳”的平衡。就像烧菜放盐,少了寡淡,多了齁喉。真正厉害的人,既不会因害怕冲突而沉默,也不会因固执己见变成“杠精”。他们更像是会转弯的水流——遇到阻碍时懂得调整路径,但始终保持向前的力量。

最后不妨想想:如果历史重来,商鞅能多听两句反对意见,变法会不会更顺利?答案或许藏在《道德经》那句“直而不肆”里——正直而不放肆,才是更高级的处世智慧。毕竟,真正的坚持不该是横冲直撞,而是带着柔韧的笃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