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 chū wàn sǐ
成语解释:谓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武帝纪》:“不然。彼兵速锐,计出万死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計出萬死
英文翻译:Die by the reckoning
计:1.计算:核计。共计。不计其数。数以万计。2.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器:体温计。血压计。晴雨计。3.主意;策略;计划:计策。巧计。缓兵之计。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。4.做计划;打算:设计。为加强安全计,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。5.计较;考虑:不计成败。无暇计及。6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“计出万死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夸张,但它其实是在形容一种极端冒险的策略——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活下来,也要拼尽全力一试。比如在电影里,主角被反派逼到悬崖边,突然灵机一动假装投降,趁对方松懈时一个翻身跳下悬崖,结果刚好抓住一棵树活了下来。这种“绝地求生”的套路,是不是有点计出万死的味道?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真的值得提倡吗?其实关键在于对局势的判断。明朝将领戚继光抗击倭寇时,曾故意在退潮时把战船搁浅在滩涂上,看似自断后路,实则利用倭寇轻敌心理发动突袭。这种表面作死的布局,背后是精准的潮汐计算和情报分析。所以说,计出万死不是鲁莽,而是绝境中的清醒博弈。
现代职场中也有类似场景。比如程序员遇到系统崩溃危机时,大胆采用未经全面测试的修复方案。听起来像在赌命?实际上他们早就通过日志锁定了问题范围,只不过修复窗口只有五分钟。这种“刀尖上跳舞”的操作,正是技术经验积累出的精准冒险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人类智慧的韧性。就像登山者遭遇暴风雪时,用最后半瓶氧气支撑着挖雪洞避难。看似希望渺茫,但正是这种在绝望中保持思考的能力,让人类突破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限制。当然,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必如此极端,但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创造力,确实值得修炼。
最后看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吃店老板发现竞争对手突然降价,果断推出“买三送一”活动,同时把招牌产品的分量悄悄减少10%。虽然可能招来差评,但保住了客流基本盘。这种商业决策看似危险,实则抓住了顾客更在意优惠力度的心理。可见所谓“万死之计”,有时候不过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