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 gōng shòu jué
成语解释: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。受,授。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曹操《让九锡表》:“量能处位,计功受爵,苟所不堪,有殒无从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上级对下级
繁体字形:計功受爵
英文翻译:Take credit
计:1.计算:核计。共计。不计其数。数以万计。2.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器:体温计。血压计。晴雨计。3.主意;策略;计划:计策。巧计。缓兵之计。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。4.做计划;打算:设计。为加强安全计,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。5.计较;考虑:不计成败。无暇计及。6.姓。
功:1.功劳(跟“过”相对):立功。记一大功。2.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(多指较大的):教育之功。功亏一篑。大功告成。好大喜功。3.技术和技术修养:唱功。功架。基本功。4.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,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。
受:1.接受:受贿。受教育。受到帮助。2.遭受:受灾。受批评。受委屈。3.忍受;禁受:受不了。受得住。4.适合:受吃(吃着有味)。受看(看着舒服)。受听(听着入耳)。
爵:1.古代饮酒的器皿。2.爵位,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:封爵。公爵。
提到“计功受爵”这个成语,你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将领征战沙场后按战功封侯的场景。但你知道吗?这个成语在今天的职场里同样鲜活——小张连续三个月拿下销售冠军,公司破格提拔他当区域经理,这就是现代版的“计功受爵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论功行赏的方式会不会太功利?其实关键在于平衡。就像某科技公司推行的"双轨晋升制",技术大牛不需要转管理岗也能拿到匹配待遇,既保留专业人才,又让管理岗留给擅长统筹的人,这样的"计功"才真正有价值。
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疫情期间某餐饮连锁品牌推出"抗疫特别贡献奖",不仅奖励业绩好的门店,更重奖那些主动支援疫区、组织社区团购的门店经理。这说明当代的"计功"标准正在从单纯数字考核转向综合价值评估,功劳的定义变得更人性化。
不过要警惕"唯结果论"的陷阱。就像学生时代有些同学靠刷题得高分,但真正理解知识的人反而考不过他们。好的计功体系应该像精密的筛子,既能捕捉显性功劳,也能筛出那些默默搭建系统、培养团队的隐形贡献者。
最近听到个暖心案例:某幼儿园把"最会哄孩子午睡"的生活老师评为年度明星员工。这种看似不起眼的"功劳",恰恰维系着教育机构最核心的运转。当我们的评价体系学会看见不同维度的付出,"计功受爵"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向力量。
说到底,计功的核心不该是冰冷的数字游戏,而是建立让人心服口服的公平标尺。就像农民不会抱怨收割机的效率,只要丈量田亩的尺子是准的。当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发光,这样的社会激励机制,才是古人"计功受爵"智慧在新时代的最佳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