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ùn dào jīng bāng
成语解释:研究治国之道,以经营治理国家。
成语出处: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孔传:“此惟三公之任,佐王论道,以经纬国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論道經邦
英文翻译:On Dao Jing Bang
论:[lùn]1.分析和说明道理:评论。议论。2.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、文章或理论:舆论。社论。历史唯物论。3.评定;看待:论罪。相提并论。4.介词。按照:论堆卖。论件计工。[lún]〔论语〕儒家经典之一。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。共二十篇。内容有孔子谈话、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道德和哲学等,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。宋代把它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合为《四书》。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经:[jīng]1.(旧读jìng)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(跟“纬”相对):经纱。经线。2.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:经脉。经络。3.经度:东经。西经。4.经营;治理:经商。整军经武。5.上吊:自经。6.历久不变的;正常:经常。不经之谈。7.经典:本草经。佛经。念经。十三经。8.月经:行经。经血不调。9.姓。10.经过:经年累月。几经周折。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。经他一说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经不起。经得起考验。[jìng]织布之前,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,来回梳整,使成为经纱或经线:经纱。
邦:1.国:邦交。友邦。邻邦。2.姓。
「论道经邦」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,但拆开看其实很简单——就是讨论治国之道、规划国家大事。不过,它真的只能用在国家层面吗?咱们先看个例子:某企业高管在战略会上说:“我们今天的讨论不能只盯着眼前利润,得‘论道经邦’,想想十年后行业的格局。”这里巧妙地把治国智慧挪到了商业领域,说明这个词的适用范围比想象中更广。
有人可能会问:普通人生活中用得上这种词吗?举个反常识的例子:小区业主群里有人提议“咱们别光吐槽物业,不如‘论道经邦’搞个五年绿化改造计划”。这种化大为小的用法反而让严肃的成语接了地气。关键不在于事情大小,而在于是否有系统性的长远规划。
说到个人见解,我认为这个成语最大的价值是提醒我们超越日常琐碎。比如年轻人做职业规划时,与其纠结“该选哪家公司”,不如先“论道”明确人生方向,再“经邦”设计实现路径。就像搭积木,先看清整体结构再动手,比盲目堆砌重要得多。
有个常见的误区是觉得“论道”就是空谈理论。其实《尚书》原文里“论道经邦”后面还跟着“燮理阴阳”,意思是既要制定方略又要调和实际矛盾。就像做产品设计,既要有愿景蓝图(论道),又要考虑供应链和用户体验(经邦),二者缺一不可。
或许有人会质疑:现在变化这么快,长远规划还有意义吗?看看任正非的“备胎计划”就明白了。华为二十年前就开始芯片研发,这种“论道经邦”的前瞻性布局,恰恰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。所谓未雨绸缪,本质就是用战略眼光对抗不确定性。
最后给个实用建议: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,不妨试试“论道经邦”的思考框架。先花30%时间研究本质规律(论道),再用70%精力设计落地步骤(经邦)。这种比例分配既能避免纸上谈兵,又能防止埋头蛮干,或许能帮你打开新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