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ùn
  • cháng
  • dào
  • duǎ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ùn cháng dào duǎn

成语解释: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两个商议定了,一对儿论长道短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同“说长道短”

繁体字形:論長道短

英文翻译:indulge in idle gossip

论长道短的意思

论:[lùn]1.分析和说明道理:评论。议论。2.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、文章或理论:舆论。社论。历史唯物论。3.评定;看待:论罪。相提并论。4.介词。按照:论堆卖。论件计工。[lún]〔论语〕儒家经典之一。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。共二十篇。内容有孔子谈话、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道德和哲学等,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。宋代把它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合为《四书》。
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
短:1.两端之间的距离小(跟“长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短刀。裤子裁短了。b)指时间:短期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缺少;欠:理短。缺斤短两。别人都来了,就短他一个人了。短你三块钱。3.缺点:取长补短。说长道短。揭短儿。护短。

成语评论

论长道短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议论别人的优点和缺点”,但实际使用时往往带着“背后评价他人”的微妙含义。比如同事聚餐时有人小声嘀咕:“小张升职这么快,肯定是会拍马屁”,或者亲戚见面时突然压低声音:“听说隔壁老王家女儿离婚了?”这些场景里,人们表面在“客观讨论”,实则已经踏入论长道短的灰色地带。

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论长道短或许因为评价他人能满足社交需求——当一群人通过议论第三方获得共同话题时,这种“信息共享”会产生奇妙的群体认同感。但就像上周公司茶水间的真实案例:几个同事议论新来的实习生穿着“太夸张”,结果当事人恰好路过,原本热闹的房间瞬间陷入尴尬。这个场景提醒我们:随意评价他人就像在沙滩写字,看似无痕,实则潮水退去后总会留下印记。

我曾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当讨论对象不在场时,80%的“论长道短”会偏向负面;但如果突然被告知当事人即将加入对话,话题会立刻转向中性甚至积极方向。这说明多数人并非心怀恶意,只是缺少“在场意识”。就像邻居王阿姨常说的:“说闲话时总以为隔墙无耳,其实每堵墙后都可能站着当事人。”

换个角度看,适度的议论本就是社交润滑剂。试想同学聚会时如果完全禁止讨论他人近况,恐怕会冷场大半。关键在于把握尺度——与其纠结“该不该议论”,不如建立三个过滤原则:所说内容是否真实?是否必要?是否善意?上周在社区读书会上,大家讨论李教授的新研究时,有人提出不同观点却不忘肯定其学术热情,这种“论长而不道短”的方式反而激发了更高质量的对话。

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语言的分寸感。与其花费精力琢磨他人生活,不如把注意力转向更有建设性的讨论。毕竟每个人的故事都有未被看见的章节,而匆忙给出的评语,很可能只是管中窥豹时瞥见的斑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