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wén duàn zì
成语解释:知晓文字。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8回:“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?别抡荤,看人家笑话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有一点文化知识
繁体字形:識文斷字
英文翻译:able to read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字:1.文字:汉字。识字。字体。字义。常用字。2.(字儿)字音:咬字儿。字正腔圆。他说话字字清楚。3.字体:篆字。柳字。宋体字。美术字。4.书法作品:字画。一幅字。5.字眼;词:他说行,谁还敢说半个“不”字。6.字据:立字。收到款子,写个字儿给他。7.根据人名中的字义,另取的别名叫“字”:岳飞字鹏举。曾巩字子固。8.俗指电表、水表等指示的数量:这个月电表走了50个字,水表走了20个字。9.许配:待字。10.姓。
什么是“水到渠成”?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条件成熟后自然成功。比如小王坚持每天早起练口语,半年后顺利通过外语面试,朋友夸他:“这就是水到渠成啊!”这里核心问题在于:成语和普通句子有什么区别?其实成语用四个字浓缩了故事或道理,比如“水到渠成”就比直接说“努力到位自然成功”更生动传神。
如何理解“见贤思齐”的实际应用?看看这个例子:新入职的小李发现同事总能用创意解决问题,暗下决心要追赶,这正应了“见贤思齐”的智慧。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些老成语吗?我观察到,地铁广告里“厚积薄发”这类成语使用率反而在上升,说明凝练的表达永不过时。
“破釜沉舟”适合用在什么场景?老张辞职创业时把积蓄全投进去,妻子说他这是破釜沉舟。这里隐藏着核心问题:用错成语会不会闹笑话?确实要注意语境——若用在日常小事比如考前复习,就显得用力过猛。个人觉得,成语就像调味料,适量使用能让表达更有滋味。
为什么说“厚积薄发”适合鼓励年轻人?实习生小陈三个月默默整理数据,在季度汇报中精准指出业务痛点,主管用这个词肯定了他的沉淀。这引发思考:快速成功和踏实积累哪个更重要?从编程到写作,我亲身体验过“爆红”不如“稳赢”,持续积累的成果往往更持久。
成语“柳暗花明”如何焕发新生命?科技公司遭遇瓶颈时,团队用这个词命名转型计划,最终开发出爆款产品。这启示我们:传统文化完全能融入现代思维。就像用旧木料打造新家具,关键在找到传统智慧与现实需求的契合点。
观察发现,00后群体中流行着成语新解现象。有人把“随遇而安”解读为“灵活适应变化”,这种创造性转化让古语焕发新生机。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江河,与其担心成语消亡,不如相信人们总会找到使用它们的新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