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í
  • s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í shí dá wù

成语解释:认清时势,通达事务。
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9回:“他不多几年,已巴到极顶的分儿,也只为识时达务,能够上和下睦罢了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方面

繁体字形:識時達務

英文翻译:understanding

识时达务的意思
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
达:1.通;到。例:四通八达。抵达。2.对事理认识得透彻:通达事理。3.达到;实现:目的已达。达成协议。4.告知;表达:转达。传达。5.指得到显要的地位:显达。

务:1.事情:事务。任务。公务。2.从事;致力:务农。好高务远。3.旧时收税的关卡(今只用于地名):曹家务(在河北)。商酒务(在河南)。4.务必:务须。除恶务尽。务请按时参加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识时达务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能看清形势、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。比如一家老牌书店发现读者都转向电子书,立刻推出“线上听书+线下读书会”服务,既保住了老顾客,又吸引了年轻人——这就是典型的识时达务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见风使舵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出发点不同。见风使舵往往带着投机心态,而识时达务是建立在长远规划上的主动调整。就像疫情期间,有个做外贸的朋友把库存布料改造成口罩带,不仅渡过难关,还开辟了新业务线,这就是在危机中找机遇的智慧。

最近遇到个有趣案例:社区菜场摊主王姐观察到年轻人没时间做饭,就把蔬菜搭配成“一人食套餐”,附赠二维码扫码看食谱。现在她的摊位成了社区网红打卡点,这种接地气的创新,正是识时达务在生活中的生动演绎。

我们常说的“顺势而为”其实暗含两层意思:既要看清“势”在哪里,又要知道“为”的方法。就像冲浪运动员,既要读懂海浪的走向,又要掌握平衡技巧。工作中遇到项目方向突变时,与其抱怨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,不如快速分析新形势下的机会点。

个人认为,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。去年有个做教培的朋友,在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后果断转型做成人职场培训,现在业务量反而翻倍。这让我想到:变化本身不可怕,可怕的是用旧地图走新大陆。真正的识时达务者,永远带着更新思维模式的觉悟。

最近在重读《论语》,发现“君子时中”的说法特别有意思——既要有原则底线,又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。这种传统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适用,就像好的手机系统既要稳定内核,又要支持功能升级,两者缺一不可。

有个现象值得注意:越是经验丰富的人,有时候越难做到识时达务。就像老出租车司机依赖纸质地图,突然改用导航系统会手忙脚乱。这时候可能需要点“清零勇气”,我见过退休返聘的工程师主动报名编程培训班,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,或许才是应对时代剧变的最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