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ōng
  • shí
  • bi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ōng shí dá biàn

成语解释:同“通权达变”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1回:“客新有从山东来者,曰蔡泽,其人有王伯之才,通时达变,足以寄秦国之政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通時達變

英文翻译:be capable of versatility

通时达变的意思
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
达:1.通;到。例:四通八达。抵达。2.对事理认识得透彻:通达事理。3.达到;实现:目的已达。达成协议。4.告知;表达:转达。传达。5.指得到显要的地位:显达。

变:1.和原来不同;变化;改变:情况变了。变了样儿。2.改变(性质、状态);变成:沙漠变良田。后进变先进。3.使改变:变废为宝。变农业国为工业国。4.能变化的;已变化的:变数。变态。5.变卖:变产。6.变通:通权达变。7.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:事变。变乱。8.指变文:目连变。9.姓。

成语评论

通时达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描述的是一个人或群体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,既不固执守旧,也不盲目跟风。比如一家老字号餐厅,过去靠传统手艺吸引顾客,如今主动推出线上外卖、短视频营销,甚至开发预制菜产品。这种“既要保留招牌,又要跟上潮流”的做法,就是典型的通时达变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必须通时达变?举个反例更容易理解。比如某家曾经风靡全国的胶片相机品牌,因为坚持“相机就该用胶卷”的理念,拒绝拥抱数码技术,最终被市场淘汰。时代车轮滚滚向前,死守旧规则就像逆水行舟——你可以坚持情怀,但水流不会为你停留。

通时达变是否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?并非如此。我曾参观过苏州的园林保护项目,工作人员用3D扫描技术记录建筑细节,既保留了古建筑原貌,又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修复。这种“用新工具守护老传统”的思路,反而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。可见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,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。

在个人成长中如何实践这个理念?我有个朋友原本是报社编辑,纸媒衰落时他自学视频剪辑和数据分析,转型成为新媒体内容总监。他常说:“不是行业抛弃了我,是我没跟上行业变化的节奏。”这个案例告诉我们,通时达变不是被动应付,而是主动感知环境变化,像冲浪者观察海浪一样预判趋势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通时达变不等于随波逐流。就像疫情期间很多企业转产口罩,但半年后产能严重过剩。真正有远见的人会在变化中抓住本质——医疗器械公司转而研发长效消毒技术,餐饮品牌深耕供应链升级。这种“在变化中寻找不变价值”的能力,才是通时达变的高阶体现。

站在时代转折点上,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策展人。用老地图找不到新大陆,但完全扔掉指南针也会迷失方向。那些既能守住核心优势,又敢于突破舒适区的个体或组织,往往能在剧变中把握先机。就像黄河改道般自然——河道会变,但奔流向海的方向始终如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