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í bù dá yì
成语解释:达:表达。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。也作“文不逮意”、“辞不达意”。
成语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0回:“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;不然,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
繁体字形:詞不達意
英文翻译: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meaning
词:1.(词儿)说话或诗歌、文章、戏剧中的语句:戏词。义正词严。词不达意。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。2.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做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3.语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达:1.通;到。例:四通八达。抵达。2.对事理认识得透彻:通达事理。3.达到;实现:目的已达。达成协议。4.告知;表达:转达。传达。5.指得到显要的地位:显达。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哎哟喂,咱们先来聊聊啥叫“词不达意”。说白了就是嘴巴跟不上脑子,比如有人想夸你新发型好看,结果憋出一句“你这头发像被雷劈过似的”——这哪是夸人啊?典型的“词不达意”!这时候你肯定想问: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说白了就是表达者和接收者的信息差没对齐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。老张想跟邻居显摆自家儿子考上清华,张口就是:“我家崽儿考试就跟玩儿似的,随便蒙了两下就进去了。”结果邻居听完以为孩子作弊,转头就跟别人嘀咕:“老张家孩子怕不是走了后门?”你看,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“南辕北辙”这个成语。这时候问题来了:怎么避免这种误会?关键得把脑回路翻译成人话,比如改成:“孩子平时基础打得牢,考试时心态也稳。”是不是听着就靠谱多了?
再唠个经典案例。小红给男朋友发消息:“今天下班看到路口新开了家火锅店”,其实是想约饭。结果直男回复:“哦,那地段租金挺贵的。”气得小红直接拉黑。这不就是成语“对牛弹琴”的现代版吗?要我说啊,表达需求时千万别玩猜谜游戏,直球才是王道!比如直接说“周末要不要一起去尝尝鲜”,保准事半功倍。
突然想到个冷知识:据我观察,职场里80%的矛盾都源于词不达意。上周同事老李在会上说“这个方案需要再优化”,本意是“赶紧重做”,结果新人小王真的只调了个字体颜色。要破解这种困局,不妨试试“三明治沟通法”:先肯定+提建议+给鼓励。比如:“整体框架很清晰(夸),要是能把数据部分再细化(建议),绝对能成标杆案例(展望)!”
最后唠点个人心得。其实词不达意这事儿吧,就像炒菜忘放盐——东西还是那个东西,就是差点意思。我自个儿以前总爱拽专业术语,直到有回跟奶奶解释“元宇宙”,说了半小时她以为我要出家当和尚。现在学乖了,表达前先过遍筛子:这话对方听着耳生不?能不能换成买菜大妈都懂的大白话?记住咯,沟通不是炫技场,信息传到位才是真本事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趣事儿。前两天听播客说,咱们每人每天平均要说7000字,但真正有效传递的信息可能不到三成。这么算下来,得有多少话像没信号的收音机,光滋滋响不播内容啊?所以下次开口前先深呼吸,把脑回路和嘴皮子调到同一频道,保准你说话像WiFi满格——又快又稳还不卡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