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í bù dá yì
成语解释: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。语本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,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,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表达不当
繁体字形:辭不達義
英文翻译:one 's word does not express his idea
辞:1.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。2.言语文词:辞令。修辞。3.告别:辞行。4.不接受;请求离去:辞谢。辞职。5.解雇:辞退。他被老板辞了。6.躲避;推托:万死不辞。不辞辛苦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达:1.通;到。例:四通八达。抵达。2.对事理认识得透彻:通达事理。3.达到;实现:目的已达。达成协议。4.告知;表达:转达。传达。5.指得到显要的地位:显达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哎哟,说到“辞不达义”这个成语啊,真是让人挠头。比如老张开会时激情澎湃说了半小时,最后同事小声嘀咕:“他到底想表达啥?”你懂的,这就是典型的“话在嘴边飞,意思地上追”啊!
等等,为啥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呢?说白了,就是脑子里想的东西和嘴上蹦出来的词儿没对齐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——小明给暗恋的女生发消息,本来想写“你今天的穿搭很有气质”,结果手一抖发成了“你今天的衣服像我妈的窗帘布”。好家伙,这下直接触发“友尽模式”了。
不过别慌,这事儿可不止发生在普通人身上。我有个当老师的朋友就说,现在学生交的作文里经常能看到“辞不达义”的惨案。上周批改作业时看到句“阳光像打翻的蜂蜜罐子般泼在操场上”,乍一看挺文艺,仔细琢磨才发现学生其实想描写“烈日暴晒的午后”。您说这比喻,是不是跑得比博尔特还快?
要我说啊,这个时代人人都该补补表达课。现在大家整天刷短视频、发弹幕,手指比脑子动得快多了。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有人写“这个奶茶好喝到原地去世”,看得我一头雾水,后来才明白人家是想说“好喝到感动哭”。您瞅瞅,这届年轻人连夸人都带着行为艺术。
其实解决这事儿有个妙招——像打游戏那样先读档再存档。下次要说什么重要的事,先在脑子里过三遍,就像给手机消息加个“后悔药”功能。比如说面试被问职业规划,与其脱口而出“我想当CEO迎娶白富美”,不如改成“希望三年内能独立带项目团队”。这么一包装,是不是听着靠谱多了?
说到底啊,语言就像穿衣服,光顾着时髦可不行,关键得合身。下次要是再遇到“辞不达义”的情况,不妨学学菜市场大妈砍价的智慧——话要说得实在,理要摆得明白。毕竟这世上最贵的东西,可不就是让人听懂的诚意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