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ī shū lǐ yuè
成语解释: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
成语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乐正崇四术,立四教,顺先王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以造士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詩書禮樂
英文翻译:Book of songs and rites
诗:1.文学体裁的一种,通过有节奏、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、抒发情感。2.(Shī)姓。
书:1.写字;记录;书写:书法。大书特书。振笔直书。2.字体:楷书。隶书。3.装订成册的著作:一本书。一部书。一套书。丛书。新书。古书。书店。4.书信:家书。书札。5.文件:证书。保证书。说明书。挑战书。白皮书。6.姓。
礼:1.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:婚礼。丧礼。2.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:礼节。敬个礼。3.礼物:送礼。献礼。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4.以礼相待:礼贤下士。5.姓。
乐:[lè]1.快乐:欢乐。乐事。乐不可支。心里乐得像开了花。2.乐于:乐此不疲。3.笑: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。4.姓(与Yuè不同姓)。[yuè]1.音乐:奏乐。乐器。2.姓(与Lè不同姓)。[yào]1.爱好,喜爱:知者~水,仁者~[lào]1.用于地名:~亭,在河北
“知书达礼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学问又懂礼仪。比如在职场中,小李总能得体地处理同事关系,还能引经据典化解尴尬,老板夸他:“不愧是书香门第出来的,真是知书达礼。”这里既表扬了他的教养,也暗含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古代人为什么要把诗书和礼仪绑在一起?其实这就像现代人既要考文凭又要学社交礼仪。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,马车里装的不是金银财宝,而是成捆的竹简——诗书礼乐就是当时的知识体系,既是文化传承,也是规范社会秩序的软性规则。
“礼乐教化”这个词常出现在乡村振兴的报道里。某古镇重建了明代书院,每周组织孩子学习传统乐器和拜师礼。镇长说:“我们不仅要修老房子,更要让诗书礼乐活起来。”这让我想到,传统文化就像埋在地下的种子,需要找到适合当代的土壤才能发芽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家长送孩子学钢琴小提琴,和古人让孩子学琴棋书画本质相似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里描写商人妇弹奏技艺,其实就展现了音乐作为情感载体的力量。现代人听着流行音乐流泪,古人听着古筝落泪,诗书礼乐始终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。
最近参加读书会时遇到位老教授,他说:“现在年轻人刷短视频学知识,就像古人看《诗经》学说话。”这个类比很有意思。《诗经》里的“关关雎鸠”放在今天,大概就是短视频里的热门BGM——不同时代有不同载体,但传递情感与智慧的核心从未改变。
最后想到个实际应用:朋友的公司用《礼记》中的待客之道培训客服团队,结果客户投诉率下降了三成。这印证了《论语》说的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。传统文化不是摆在博物馆的展品,而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箱,关键看我们会不会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