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ī péng jiǔ lǚ
成语解释:见“诗朋酒友”。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小孙屠》第二出:“且开怀,共诗朋酒侣欢宴。”明·刘兑《金童玉女娇红记》“诗朋酒侣,向此地游嬉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詩朋酒侣
英文翻译:friend of wine and poetry
诗:1.文学体裁的一种,通过有节奏、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、抒发情感。2.(Shī)姓。
朋:1.朋友:良朋。宾朋满座。2.结党:朋比为奸。3.伦比:硕大无朋。4.姓。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侣:1.同伴:伴侣。旧侣。情侣。2.姓。
“诗朋酒侣”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啥意思?说白了,就是一群既能一起写诗、又能痛快喝酒的朋友。比如老张退休后,每周约三五老友去茶馆,有人带着新写的打油诗,有人揣着自家酿的米酒,念完诗碰个杯,笑得满脸褶子——这不就是活生生的“诗朋酒侣”吗?
有人问:现在都刷短视频、打游戏了,这种老派交友方式还有人玩?我亲眼见过年轻人在露营时搞新玩法:围着篝火用手机备忘录写段子,精酿啤酒代替了古代米酒,拍大腿狂笑的劲头和古人摔酒杯的样子,本质上没啥区别。诗变成了段子,酒换成了精酿,但“臭味相投”的快乐古今相通。
上周在公园撞见件趣事。两位老大爷石桌上铺着旧报纸,一个用毛笔蘸矿泉水写“抗疫打油诗”,另一个掏出保温杯倒出自泡药酒,写完一句喝一口,还非让路过的我当裁判。这种“土味诗酒局”让我突然悟了:所谓诗朋酒侣,重点不在风雅形式,而在那份“你懂我的疯癫”的默契。
要说个人观点,我觉得当代人更需要这类关系。同事谈KPI,家人聊学区房,唯独和诗朋酒侣在一起时,能暂时摘下面具。就像我有个奇葩闺蜜,我俩每月固定“发疯日”:她带新写的科幻烂尾小说,我揣着梅子酒,互相吐槽比谁更不着调。这种没正形的聚会,反而成了高压生活的解压阀。
下次看到广场舞大妈们跳完舞围坐分零食,别觉得她们只是闲唠嗑。仔细听,可能有人在用方言念顺口溜,有人从布袋里掏出桂花酿,这不就是接地气的“夕阳红诗酒团”?所谓风雅从不在云端,能在烟火气里找到同频伙伴,便是这个快时代的小确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