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ī péng jiǔ chái
成语解释:侪:辈。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
成语出处:明·叶宪祖《鸾鎞记·论心》:“同消遣,诗朋酒侪尽堪尽月盘桓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诗朋酒侪
英文翻译:Poetry and wine
诗:1.文学体裁的一种,通过有节奏、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、抒发情感。2.(Shī)姓。
朋:1.朋友:良朋。宾朋满座。2.结党:朋比为奸。3.伦比:硕大无朋。4.姓。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侪:同辈或同类的人:侪辈(同辈)。吾侪(我们)。
“诗朋酒侪”这个成语听着文绉绉的,到底啥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,聚在一起喝酒吟诗,享受自在时光。比如老张退休后,每周约三五好友在自家小院摆上桂花酒,有人即兴念两句打油诗,有人拍腿大笑接上下联——这种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”的热闹劲儿,可不就是“诗朋酒侪”的鲜活写照?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大家都刷手机,这种聚会过时了吧?其实换个形式照样成立。你看小区里的摄影爱好者每周扛着“长枪短炮”采风,拍完照片在茶馆里边修图边吐槽设备;年轻人组剧本杀局,玩到精彩处现场编段子接梗——只要有一群能玩到一起的同好,哪里不是“诗朋酒侪”的新舞台?
我总觉得,这个成语最妙的是把“诗”和“酒”并列。诗代表精神共鸣,酒象征生活烟火,就像吃火锅既要汤底够香,也得配菜新鲜。去年参加读书会,有个程序员大哥聊《三体》激动到打翻奶茶,结果全场一边擦桌子一边争论“黑暗森林法则”,这种既有思想碰撞又有烟火气的场景,可不就是当代版的“诗酒相逢”?
话说回来,为什么古人非要把诗和酒绑在一起?大概因为微醺状态最能打破拘谨。就像公司团建时,平时西装革履的同事两杯啤酒下肚,居然能聊出旅行时在沙漠追野兔的糗事。这种放下包袱的真诚交流,或许才是“诗朋酒侪”穿越千年的生命力——毕竟谁能拒绝真实又有趣的联结呢?
如今视频通话再方便,到底不如面对面碰个杯来得痛快。上周路过公园凉亭,看见几位银发阿姨边剥橘子边背《将进酒》,普通话混着方言像在唱rap。忽然觉得,所谓“诗朋酒侪”从来不在形式多高雅,而是那份“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”的痛快劲儿,能把平凡日子酿出点甜味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