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à zhōng dài cì
成语解释: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
成语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5回:“因此待亲家母面上冷落,话中带刺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話中帶刺
英文翻译:have a sting in the tail
话:1.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,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:讲话。会话。土话。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。2.说;谈:话别。话家常。茶话会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带:1.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:皮带。鞋带儿。传送带。2.轮胎:车带。汽车外带。3.地带;区域:温带。黄河一带。4.白带:带下。5.姓。6.随身拿着;携带:带行李。带干粮。7.捎带着做某事:上街带包茶叶来(捎带着买)。你出去请把门带上(随手关上)。8.呈现;显出:面带笑容。9.含有:这瓜带点儿苦味。说话带刺儿。10.连着;附带:带叶的橘子。连说带笑。放牛带割草。11.引导;领:带队。带徒弟。12.带动:以点带面。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。13.照看(孩子):孙子是奶奶带大的。
刺:[cì]1.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:针刺。刺绣。2.尖锐像针的东西:鱼刺。扎了个刺。3.用剑刺。泛指杀伤或暗杀:刺杀。刺客。4.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:刺耳。刺鼻。5.用挖苦的话揭露人的短处:讥刺。6.侦察:刺探。7.名片:名刺。[cī]拟声词。快速摩擦或火线燃烧发出的声音:刺刺地直冒火星。
生活中,我们常常遇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——话里藏着“刺”。这种语言像裹着糖衣的针尖,表面客气,实则暗含锋芒。比如成语“指桑骂槐”,本意是指着桑树骂槐树,用来形容拐弯抹角地批评人。举个例子:同事看到你加班到深夜,却笑着说:“小王最近真是精力旺盛啊,不像我们这些老人家早早就困了。”这句话看似夸奖,实际在暗示你工作效率低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这种带刺的表达?其实这和人际交往中的“面子心理”有关。直接批评容易引发对抗,而用隐喻既能传递不满,又给双方留有余地。就像“绵里藏针”这个成语,表面柔软的棉花里藏着尖锐的钢针,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种语言艺术。
不过依我看,话中带刺就像双刃剑。虽然能避免正面冲突,但长期使用容易积累矛盾。记得有次邻居夸我家孩子:“你家宝贝真有活力,天天晚上十点还在练琴呢。”这句“夸赞”让我意识到,与其用暗讽,不如直接沟通作息时间的问题。毕竟真诚才是关系的基石。
遇到带刺的话该怎么应对呢?有个成语叫“闻弦歌而知雅意”。比如朋友说:“你这身衣服真特别,我绝对不敢这么穿。”这时候不必动怒,可以笑着回应:“审美确实因人而异,不过自己喜欢最重要啦。”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,既保护了自己,也避免了矛盾升级。
语言就像调味料,用得好能增添滋味,用过头反而呛人。当我们发现对话中出现“笑里藏刀”“含沙射影”这类情况时,不妨多问一句:“您是不是有什么建议想提?”把藏在暗处的刺放到明处,反而能让沟通更清爽通透。毕竟,不带刺的真诚交流,才是打开心门的万能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