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à
  • dà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à lǐ dài cì

成语解释: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。同“话中带刺”。

成语出处:范乃仲《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》:“升级一听,话里带刺,来者不善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讥讽

繁体字形:話裏帶刺

英文翻译:one 's words carry a sting

话里带刺的意思

话:1.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,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:讲话。会话。土话。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。2.说;谈:话别。话家常。茶话会。
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
带:1.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:皮带。鞋带儿。传送带。2.轮胎:车带。汽车外带。3.地带;区域:温带。黄河一带。4.白带:带下。5.姓。6.随身拿着;携带:带行李。带干粮。7.捎带着做某事:上街带包茶叶来(捎带着买)。你出去请把门带上(随手关上)。8.呈现;显出:面带笑容。9.含有:这瓜带点儿苦味。说话带刺儿。10.连着;附带:带叶的橘子。连说带笑。放牛带割草。11.引导;领:带队。带徒弟。12.带动:以点带面。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。13.照看(孩子):孙子是奶奶带大的。

刺:[cì]1.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:针刺。刺绣。2.尖锐像针的东西:鱼刺。扎了个刺。3.用剑刺。泛指杀伤或暗杀:刺杀。刺客。4.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:刺耳。刺鼻。5.用挖苦的话揭露人的短处:讥刺。6.侦察:刺探。7.名片:名刺。[cī]拟声词。快速摩擦或火线燃烧发出的声音:刺刺地直冒火星。

成语评论

生活中我们常遇到那些"话里带刺"的表达,就像喝奶茶时突然吸到未化开的糖粒,甜中带硌。比如同事说:"你这方案真有创意,像毕加索的抽象画似的。"乍听是夸奖,细品却藏着质疑——抽象画虽美,但用在方案里合适吗?

为什么人们不直接表达意见?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吃鱼,妈妈总会细心挑刺。成年人的交流何尝不是如此?直接指出问题就像鱼刺卡喉,用"冷嘲热讽"的方式反而像用醋软化鱼刺,虽仍有些扎,但总归好下咽些。

有个成语叫"指桑骂槐",去年部门会议上,组长说:"有些同事上班刷手机,跟公园遛弯似的。"当时所有人都不由自主收起手机。这种表达比直接批评更巧妙,既维护了面子,又达到了警示效果,就像给苦药裹上糖衣。

不过话里有话就像川菜的麻椒,用得好提味,过量就呛人。记得有次邻居说:"你家狗真活泼,整栋楼都认识它。"后来才明白这是抱怨狗叫扰民。若当时能直接沟通,或许就不会积攒三个月的怨气。

观察发现,职场中"绵里藏针"式的沟通反而更考验智慧。就像项目复盘时说:"这次推广效果堪比行为艺术,让人过目难忘。"既点出投入产出比失衡,又给改进留足空间。这种表达如同针灸,找准穴位才能既治病又不伤身。

其实语言就像调料罐,酸言辣语用好了能开胃,用砸了会烧心。关键要像老厨师把握火候,既要表达真实想法,又要顾及对方感受。毕竟沟通不是辩论赛,比起争对错,更重要的是搭建理解的桥梁。

最近在读《非暴力沟通》,书中说"不带评论的观察是智慧的开端"。这让我想到,与其费心琢磨话里藏话的技巧,不如学着像天气预报员那样陈述事实:"预计方案落地将面临执行阻力",比"你这纸上谈兵"听着顺耳得多。

语言的边界就是思维的边界,当我们学会在真诚与委婉之间找到平衡点,那些带刺的话语就会像玫瑰的刺,虽有锋芒却无恶意。毕竟,真正有效的沟通不是比拼谁更犀利,而是看谁能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。

话里带刺的造句

  1. 造句 朋友不要处处话里带刺,要知道泥人也有三分火性。
  2. 造句 我忽的觉得她话里带刺,问道:“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。
  3. 造句 只不过文昌右这个笑话是在说的不怎么样,甚至还让人话里带刺的感觉。
  4. 造句 我大气难消,话里带刺儿地说道。
  5. 造句 宣芷含心中有鬼,听到她话里带刺,脸一红,轻声道了声谢,坐在了旁边的一个凳子上垂下了头。
  6. 造句 话里带刺,但是陈泥熊却无动于衷。
  7. 造句 可对刘强此人本就不喜,又话里带刺。
  8. 造句 雷墨一改刚才的和气,话里带刺,丝毫不把现任帝国总长放在眼里。
  9. 造句 这一次,却是刘武周开口询问,虽然她不像宋金刚那样明显话里带刺,但是最后这个“妙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