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ǐ xíng shū zhuàng
成语解释:诡:怪异;殊:特殊,特别。奇特怪异的形状
成语出处:《宣和画谱·人物》:“好画古僻人物,诡形殊状,格虽高古,意务新奇,故不能不近乎谲怪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物体的外形
繁体字形:诡形殊状
英文翻译:Strange shape
诡:1.欺诈;奸猾:诡诈。诡计。2.奇异:诡形。诡观。诡异。
形:1.形状:圆形。方形。图形。地形。2.形体;实体:有形。无形。形影不离。3.显露;表现:喜形于色。形诸笔墨。4.对照:相形见绌。5.姓。
殊:1.不同:殊途同归。2.副词。很;极:殊佳。殊堪告慰。3.突出;特别:殊勋。4.死。“殊死”二字常连用:殊死战。
状:1.形状;样子:状态。奇形怪状。2.情况:状况。病状。罪状。3.陈述或描摹:状语。不可名状。4.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:供状。行状。5.指诉状:状纸。告状。6.褒奖、委任等文件:奖状。委任状。
“诡形殊状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好理解——它形容的是那些形状或状态奇特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物。比如你走进一个现代艺术展,看到一件由金属废料焊接成的雕塑:上半截像扭曲的树枝,下半截却像融化的钟表。这时候你可能会脱口而出:“这作品真是诡形殊状!”艺术家刻意打破常规形态,正是用这种视觉冲击引发观众对时间与自然的思考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词和“奇形怪状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“诡”字自带神秘色彩,比单纯说“奇怪”多了层耐人寻味的意味。就像去年我在黄山见到的“飞来石”,整块花岗岩像是被巨人随手搁在山顶,底部和山体接触面小得不可思议。这种自然界的诡形殊状,反而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地标。
当代科技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。某科技公司最新推出的折叠屏手机,展开时像块光滑的玻璃板,折叠后却像老式翻盖手机。这种突破传统手机形态的设计,刚开始总让人觉得别扭,但用惯之后会发现,屏幕展开时的沉浸式体验确实打开了新世界。这让我想到,很多创新最初都是以“诡形殊状”的姿态出现的。
有趣的是,这个词不仅能描述实物,还能用在抽象层面。记得某次参加跨行业交流会,有个程序员用芭蕾舞动作解释算法逻辑,在场的设计师用建筑结构类比用户画像。这种思维碰撞产生的“概念混搭”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诡形殊状?当不同领域的认知模型发生化学反应,往往能孵化出惊人的创意。
这些年观察各类创新案例,我发现接受“诡形殊状”其实需要认知弹性。就像小孩第一次见到榴莲:带刺的外壳、浓烈的气味和绵软果肉形成的反差,会让人本能抗拒。但愿意尝试的人,往往能收获意外惊喜。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事物,或许正藏着等待破译的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