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uō hǎo shuō dǎi
成语解释:①谓百般劝说或请求。②褒贬,评论好坏。
成语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6回:“我赶眼错就走出来,还要拦阻,又说好说歹,放了我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反复劝说
繁体字形:説好説歹
英文翻译:use all means of persuasion
说:[shuō]1.用话来表达意思:我不会唱歌,只说了个笑话。2.解释:一说就明白。3.言论;主张:学说。著书立说。有此一说。4.责备;批评:挨说了。爸爸说了他几句。5.指说合;介绍:说婆家。6.意思上指:他这番话是说谁呢?[yuè]同“悦”。[shuì]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:游说。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说:[shuō]1.用话来表达意思:我不会唱歌,只说了个笑话。2.解释:一说就明白。3.言论;主张:学说。著书立说。有此一说。4.责备;批评:挨说了。爸爸说了他几句。5.指说合;介绍:说婆家。6.意思上指:他这番话是说谁呢?[yuè]同“悦”。[shuì]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:游说。
歹:1.坏(人、事):歹人。歹徒。为非作歹。2.姓。
“说好说歹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,到底啥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对同一件事,一会儿夸上天,一会儿贬成泥,态度反复无常。比如你朋友推荐一家餐厅:“这家的火锅绝了,必须去试试!”结果第二天又说:“其实也就那样,汤底齁咸。”这种“打脸”现场,就是典型的“说好说歹”。
为什么有人会这样?可能因为情绪波动,或者缺乏主见。比如同事小张开会时刚支持方案A,转头听领导夸方案B,立马改口:“方案B确实更创新!”这种摇摆,既让人摸不着头脑,也可能暴露他的不自信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“说好说歹”也有两面性。比如父母批评孩子:“你这次数学考得差,但英语进步挺大。”这种“先贬后夸”的套路,其实是用反差来激励人。这时候的“说好说歹”反而成了教育智慧。
生活中怎么应对这种情况?我的经验是:关键看对方的动机。如果TA是为了刷存在感或迎合他人,听听就算了;但如果出发点是帮你全面分析问题(比如投资顾问说“这个项目短期风险高,长期潜力大”),反而值得仔细琢磨。
互联网时代,“说好说歹”现象更常见了。刷短视频时,同一个博主可能上午吐槽某品牌手机发热,下午就带货同款手机。这时候咱们得学会“拆包装”——把客观事实和主观态度分开,就像吃鱼时挑出骨头再吃肉。
有趣的是,心理学研究发现,适度“说好说歹”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信任。比如医生先说“你这个病有点麻烦”,再补充“但按时吃药能控制”,患者会觉得分析全面。这里头的分寸感,就像做菜放盐,多了齁,少了淡。
下次遇到“说好说歹”的人,不妨多问一句:“您觉得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?”这个问题像筛子,能把那些随波逐流的观点筛掉,留下真正有价值的思考。毕竟,信息爆炸的时代,独立思考比盲目跟随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