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uò
  • nuò
  • lián
  • s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uò nuò lián shēng

成语解释:诺诺:答应的声音。连声答应。表示顺从或同意。
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三折:“闪的我孤孤另另,说的话诞诞邓邓,俺也曾轻轻唤着,躬躬前来,喏喏连声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状语;表示顺从的样子

繁体字形:諾諾連聲

英文翻译:keep on saying "Yes"

诺诺连声的意思

诺:1.答应;允许:诺言。许诺。2.答应的声音(表示同意):唯唯诺诺。诺诺连声。3.姓。

诺:1.答应;允许:诺言。许诺。2.答应的声音(表示同意):唯唯诺诺。诺诺连声。3.姓。

连:1.连接:心连心。骨肉相连。天连水,水连天。藕断丝连。这两句话连不起来。2.连续;接续:连演一个多月。连打几枪。3.包括在内:连我三个人。连皮三十斤。连根拔。4.军队的编制单位,隶属于营,下辖若干排。5.姓。6.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(下文多有“也、都”等跟它呼应),含有“甚而至于”的意思:连爷爷都笑了。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。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?。连下棋也不会。连一天都没休息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成语评论

诺诺连声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公司会议上,领导提出一个漏洞百出的方案,小李明明看出问题,却只是低头应和:“好的好的,没问题!”同事事后问他为何不反驳,他苦笑:“职场里诺诺连声,有时候比说实话更安全。”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常见?

这个成语背后反映的是怎样的心理状态?比如家长要求孩子每天练琴四小时,孩子虽然累到手指发抖,仍然回答“知道了,我会坚持的”。这种表面顺从与内心挣扎的对比,恰恰展现了“诺诺连声”的复杂性——它既是自我保护的手段,也可能成为压抑真实想法的牢笼。

历史故事中也有典型范例。明朝官员面对皇帝荒唐的炼丹要求时,群臣齐声高呼“圣明独断”,唯独海瑞呈上《治安疏》直谏。前者是教科书式的诺诺连声,后者则用行动证明:打破盲目附和需要勇气,但往往能推动改变。

有人认为现代职场中这种现象正在改变。以某互联网公司的“异议奖励制度”为例,员工对项目提出建设性质疑可获得积分奖励。这种机制有效减少了会议上“好好先生”的敷衍附和,员工开始习惯说:“这个方案有三个潜在风险点”。当诺诺连声不再是唯一选择,团队创造力反而得到了释放。

从个人经验看,真正的沟通智慧在于把握分寸。刚入职时我也曾凡事说“好的”,直到有次按错误指示执行差点酿祸。现在遇到疑问会说:“这个思路很有意思,不过如果考虑某某因素会不会更好?”既表达了观点,又维护了对话氛围。诺诺连声不应是终点,而是沟通的起点。

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太多“没问题”“都听你的”时,或许该像品茶师对待茶叶那样——表面的顺从如同第一泡茶汤,滤去浮沫后,才能品到真实的回甘。建立既能表达尊重又能坦诚交流的关系模式,可能才是破解诺诺连声困局的关键。

诺诺连声的造句

  1. 造句 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,他低下头来诺诺连声。
  2. 造句 经理一开口,他就诺诺连声。
  3. 造句 陆英如临大赦般诺诺连声,退了出来,陈鹏连忙闪到角落里,就见那陆英倒退着出了门,又将门关上,一溜烟地沿着屋廊往里面而去,转过一座假山池,人已经走了。
  4. 造句 剩下的几人听这锦衣千户呼喝,虽是诺诺连声,却只是拔刀挺剑做做样式,心中已然畏惧,一时逡巡不前。
  5. 造句 再也不敢多说,只得诺诺连声,恭敬称谢。
  6. 造句 诸葛玄早听得呆了,赶忙诺诺连声地应承下来。
  7. 造句 内侍武官诺诺连声正要退下,突然殿外一片喧哗。
  8. 造句 吴大王诺诺连声,扯起嗓子向周围的儿郎喊道:“兄弟们,投降吧!我们败了……”。
  9. 造句 更加谈不上有什么情谊,沈拓如此一说,他心中却是更加惭愧,以为沈拓有意讥刺,当下只得诺诺连声,抱拳退在一边。
  10. 造句 通常学生上课开小差做些和课堂无关的事被逮着了,那都是唯唯诺诺连声道歉,杜毅却是风轻云淡得像是与己无关似的,本就怒气冲冲的王慧娟更是火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