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ǐn xiè bù mǐn
成语解释:犹言敬谢不敏。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。不敏,不聪明,无能力。
成语出处:夏衍《谈自己》:“对于话剧‘预演’,或者‘招待参观,请予指教之类’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,理由还不很明白吗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自谦或推托之辞
繁体字形:謹謝不敏
英文翻译:beg to be excused
谨:1.谨慎;小心:勤谨。恭谨。拘谨。谨记在心。谨守规程。2.郑重地:谨启。谨领。谨具。我们谨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。
谢:1.感谢:道谢。酬谢。这点儿小事不用谢了。2.认错;道歉:谢罪。谢过。3.辞去;拒绝:谢绝。敬谢不敏。4.(花或叶子)脱落:凋谢。桃花谢了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敏:1.疾速;敏捷:敏感。灵敏。2.聪明;机警:聪敏。机敏。3.姓。
“谨谢不敏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,但它到底该怎么用呢?举个例子:公司年会上,领导让小王负责组织明年的海外项目,小王笑着摆手说:“这事儿责任重大,我经验不足,实在谨谢不敏。”你看,他用这四个字既表达了拒绝,又显得谦虚得体,是不是比直接说“我不行”更有分寸?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在职场用吗?当然不是!朋友喊你去蹦极,你怕高又不好意思扫兴,就能说:“高空运动我心脏受不了,谨谢不敏啦!”这时候它就像个安全气囊,既保护了自己的边界,又不让对方尴尬。
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。比如菜市场大妈硬塞给你试吃品,你说“谨谢不敏”反而显得刻意。这时候直接说“谢谢不用了”更自然。这说明成语虽好,也要看对象——对文化水平相当的人用,才能达到心照不宣的效果。
我发现现在年轻人越来越爱用这类成语。可能因为网络时代直来直去的话太多,反而需要些“语言滤镜”。就像给拒绝裹上层糖衣,既保留了态度,又维护了关系。下次遇到不想接的活儿,不妨试试这句话,说不定会有意外效果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这个成语源自《左传》,原本是郑国大臣推辞任务的谦辞。两千多年过去,我们还在用同样的方式表达推却,可见中华文化里“委婉表达”的智慧确实经得起时间考验。下次遇到进退两难的情况,记得你还有个这么优雅的“拒绝神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