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àn cáng huì dào
成语解释:见“谩藏诲盗”。
成语出处:《冷眼观》第17回:“俗语说,财勿露白,要到子尴尬个时候,倒说伲是谩藏诲盗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
繁体字形:謾藏誨盗
英文翻译:failure to put things away properly is inviting theft
谩:[màn]轻蔑,没有礼貌:谩骂。[mán]欺骗;蒙蔽。
藏:[cáng]1.隐蔽:躲藏。2.收存:藏书。[zàng]1.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:宝藏。2.佛教、道教经典的总称:道藏。3.西藏的简称:青藏公路。4.藏族。5.古又同“脏(zàng)”。
诲:教导;诱导:教诲。诲人不倦。
盗:1.偷窃:盗取。2.抢劫财物的人:强盗。海盗。
“谩藏诲盗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说的道理其实特别实在。举个例子:小区里张大爷总喜欢把钥匙藏在门口花盆底下,结果家里被小偷光顾了。邻居们都说:“您这钥匙藏得也太随便了,这不是明摆着教人偷吗?”这就是典型的“谩藏诲盗”——东西没藏好,等于变相教唆别人动歪心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东西被偷明明是坏人的错,凭啥说主人也有责任?这个问题问得好!成语的智慧就在于它提醒我们:虽然作恶的人必须受惩罚,但如果我们自己疏忽大意,就像给坏人递了“邀请函”。就像现代人把银行卡密码设成生日,或者把快递堆在无人看管的楼道,这些行为都会增加风险。
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案例:某公司员工把客户名单随手放在共享文件夹里,结果被竞争对手轻松获取。老板痛心疾首地说:“咱们这不就是谩藏诲盗吗?”这件事让我想到,在数字时代,保护隐私不仅要防外贼,更要养成好习惯。比如给手机设密码、定期更换WiFi密码,这些小事都是现代版的“藏好宝贝”。
其实这个成语还有更深层的启发: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。就像我老家有句俗话“篱笆扎得紧,野狗钻不进”。与其东西丢了再报警,不如提前把贵重物品收进保险柜;与其抱怨邻居可疑,不如先检查自家门窗是否关严实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现在很多小区物业会在公告栏贴防骗指南,银行APP会弹出反诈提示,这些都可以看作“反谩藏诲盗”的现代实践。说到底,守护自己的东西不是不信任他人,而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。毕竟,让好人省心、让坏人无机可乘,才是真正的皆大欢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