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ō rán què sī
成语解释:明白透彻。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俄而有无矣,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。”郭象注:“了无,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豁然確斯
英文翻译:All of a sudden
豁:[huō]1.裂开:豁了一个口子。纽襻儿豁了。2.狠心付出很高的代价;舍弃:豁出三天工夫也得把它做好。[huò]1.开阔;开通;通达:豁然。豁达。显豁。2.免除:豁免。[huá]见〖划拳〗(豁拳)。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燃”。
确:1.副词。坚定地;的确:确信不疑。确有其事。2.真实:千真万确。
斯:1.文言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;这里:斯人。生于斯。2.文言连词。于是;就。3.上古汉语指劈、砍:斧以斯之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面对一团乱麻的问题时,突然抓住关键线索,整个思路瞬间清晰起来?比如小张盯着数学卷子发呆半小时,突然拍腿喊道:"原来辅助线该画在这儿!"笔尖划过纸张的瞬间,所有条件突然都有了联系,这就是"豁然确斯"的生动写照。
有人会问:这种状态和普通"想通了"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认知的彻底性。就像组装乐高时找到说明书最后一页,不仅是知道零件怎么拼,更理解了设计师的布局逻辑。李姐处理客户投诉时,原本被各种细节缠绕,直到发现客户真正在意的是服务响应速度,所有应对方案立刻有了着力点。
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力?我观察到两个要点:保持思维弹性和建立知识网络。王师傅修车时遇到疑难杂症,会把故障现象和十年前学过的机械原理对照,这种跨时间维度的联想常带来突破。当代人习惯碎片化学习,但就像拼图需要底板,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能让灵感更快落地。
值得注意的是,"豁然确斯"不等于万事俱备。就像小陈写出论文核心观点后,依然需要逐字打磨。但那种拨云见日的畅快感,往往能提供持续的行动能量。这让我想起登山者的体验:虽然知道顶峰之后还有下山路,但站在山脊看清全貌的瞬间,所有的汗水都变得值得。
信息过载的时代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思维闪光。下次遇到卡壳的情况,不妨试试暂时离开问题现场,给大脑留点酝酿灵感的空隙。答案不会凭空出现,但准备充分的人,总能在某个转角遇见属于自己的明朗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