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ō rán dà wù
成语解释:形容彻底晓悟。
成语出处:唐·慧能《坛经·宣诏品》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,礼辞归阙,表奏师语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豁然大悟
英文翻译:awakened
豁:[huō]1.裂开:豁了一个口子。纽襻儿豁了。2.狠心付出很高的代价;舍弃:豁出三天工夫也得把它做好。[huò]1.开阔;开通;通达:豁然。豁达。显豁。2.免除:豁免。[huá]见〖划拳〗(豁拳)。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燃”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悟:了解;领会;觉醒:觉悟。若有所悟。恍然大悟。悟出一个道理。
“豁然大悟”这个词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?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对着数学题抓耳挠腮半小时,突然发现题目里有个隐藏条件,啪地一拍大腿:“原来是这样!”这种从困惑到通透的转变,就是豁然大悟的生动写照。
有人会问:“豁然大悟和普通想通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思维的突破性。比如程序员小张连续三天调试代码无果,某天洗澡时突然意识到变量命名有冲突,这种突破常规的顿悟时刻,往往伴随着认知框架的重构。就像拼图时找到关键碎片,瞬间让所有零散部分产生关联。
这种体验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?想象你正在学习新技能,反复练习却进步缓慢。某天教练调整了你的握笔姿势,突然间字迹变得工整流畅——这就是豁然大悟带来的质变效应。它提醒我们:当努力遇到瓶颈时,不妨换个角度寻找“认知开关”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思维方式?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容易被碎片化知识淹没。就像整理衣柜时,有人持续往柜子里塞衣服(机械记忆),而聪明人会先设计收纳方案(建立认知框架)。豁然大悟往往发生在后者身上,当新旧知识产生化学反应,就会迸发“原来还能这样”的惊喜。
有人担心:“这种顿悟是不是可遇不可求?”其实它更像量变到质变的必然产物。就像农民播种后持续耕耘,虽然不知道具体哪天发芽,但相信生长规律。保持开放心态,允许思维有酝酿期,当积累到位时,豁然开朗的瞬间自会不期而至。重要的不是等待顿悟,而是为它创造发生的土壤。
下次遇到难题卡壳,不妨暂时放下焦虑。喝杯茶散个步,让潜意识处理信息。或许就在某个平常时刻,你会突然捕捉到那个让一切豁然开朗的思维火花。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捷径,更是思考本身带来的愉悦馈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