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qì zhàng yì
成语解释:凭借正气,主持正义。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九卷:“小娥虽小,身体健壮如男子形。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,姓段名居贞,那人负气仗义,交游豪俊,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仗义
繁体字形:負氣仗義
英文翻译:uphold justice
负:1.背(bēi):负荆。负重。2.担负:负责任。身负重任。3.依仗;倚靠:负隅。负险固守。4.遭受:负伤。负屈。5.享有:久负盛名。6.亏欠;拖欠:负债。7.背弃;辜负:负约。忘恩负义。有负重托。8.失败(跟“胜”相对):胜负。负于客队。9.属性词。小于零的(跟“正”相对):负数。负号。10.姓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仗:1.兵器的总称:仪仗。明火执仗。2.拿着(兵器):仗剑。3.凭借;倚仗:狗仗人势。他仗着自己老子的势力欺负人。4.指战争或战斗:胜仗。败仗。这一仗打得真漂亮。打好春耕生产这一仗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“负气仗义”这个词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?比如张三看到李四被恶霸欺负,一怒之下拔刀相助,哪怕自己武功不济也要硬刚到底。这种行为虽然热血,但仔细想想——到底算是勇敢还是鲁莽呢?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同事小王发现领导克扣团队奖金,当场拍桌子理论,甚至以辞职威胁要求公平处理。这算不算负气仗义?表面看是为集体出头,但冷静下来会发现:如果没留证据、没找盟友支持,单凭情绪化对抗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。这时候问题来了:“凭一时意气追求正义,到底值不值得?”答案或许藏在后续发展里——如果小王提前收集了工资单数据,联合其他同事理性申诉,既维护了正义又保护了自己,这才是现代版的“升级打法”。
历史故事里还有个经典案例:明朝海瑞抬着棺材骂皇帝,把满朝文武吓得不轻。他这种不要命的仗义方式确实推动了反腐,但也导致政策难以落地。换成今天的职场,就像实习生怒斥CEO却遭开除——纯粹的负气仗义可能像火药桶,炸得响却烧不久。这里藏着个重要启示:仗义需要策略,负气不如蓄力。
我曾在社区见过类似场景:楼上住户深夜喧哗,楼下大爷直接抡起拖把砸门骂街,结果引发报警纠纷。而隔壁单元的年轻人选择先录音取证,再联合物业召开协调会,最终促成隔音改造。两种方式都在维护公义,但后者明显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。这让我想到:负气仗义就像不带GPS的导航,方向没错但容易绕远路;理性维权则是装了避障系统的自动驾驶,既到达终点又少磕碰。
当代社会更需要“清醒的侠客”。遇到不公时,先深呼吸三次,把那股子怒气转化成收集证据的动力。就像疫情期间有人看到商家哄抬物价,不是直接吵架而是录像举报,既解决问题又避免正面冲突。这种带着脑子的仗义精神,或许才是这个时代更稀缺的品质。
下次再碰到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,不妨先问自己:除了发泄情绪,我还能多做哪三件实事?毕竟真正的仗义不该是昙花一现的爆发,而该成为细水长流的改变。就像老话说的,提着灯走路的人,终究比砸灯骂黑夜的人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