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ān
  • w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ān lì wàng yì

成语解释:贪求财利,忘却道义。
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》:“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,在姜秀才家为妾,大娘不容。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,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见钱眼开

繁体字形:貪利忘義

英文翻译:forget honour at the prospect of profits

贪利忘义的意思

贪:1.原指爱财,后来多指贪污:贪赃。贪官。倡廉肃贪。2.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;求多:贪玩。贪得无厌。3.片面追求;贪图:贪快。贪便宜。
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
忘:忘记:喝水不忘掘井人。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
成语评论

贪利忘义”这个成语,到底该怎么理解?简单来说,就是有人为了眼前的利益,把道德和原则抛在脑后。比如,张三原本是个老实巴交的菜农,平时和邻居们相处融洽,但听说隔壁村有人高价收购“打农药超标”的蔬菜,他立马偷偷给自家菜地喷了双倍农药,完全不顾街坊吃出问题。这种只顾赚钱、不管他人死活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“贪利忘义”。

为什么有人会贪利忘义呢?核心问题在于“利益”和“道义”的较量。明代商人李四的故事或许能说明问题:他本答应帮朋友保管传家玉镯,结果当铺老板出价千两白银收购时,他连夜把玉镯当了,还谎称被偷。你看,当诱惑足够大,有些人就像被蒙住眼睛的马,只顾往前冲,忘了脚下可能是悬崖。

其实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也常见。比如某些网红为了流量,故意编造夸张故事;公司为节省成本偷偷排放污水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些选择短期利益的人,往往最后会付出更大代价——就像《红楼梦》里王熙凤,虽然靠放高利贷敛财,最终却落得“机关算尽太聪明”的下场。
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贪利忘义的人常常高估了利益的价值,却低估了信誉的分量。老家开超市的王叔就是个反例,疫情期间他坚持平价卖口罩,虽然少赚了十几万,但现在整条街的居民都认准他家买东西。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:小胜靠智,大胜靠德。

面对利益诱惑时,该怎么守住底线?有个简单的方法:在做决定前,想象这件事被登在报纸头条,或者被孩子当成故事听。如果想到这些会觉得羞愧,那这个钱就不能赚。毕竟人生就像种树,只顾眼前多施肥可能让枝叶茂盛,但伤了根系,终究难成栋梁。

说到底,贪利忘义的本质是价值观的倾斜。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,当“利”的那端不断加码,“义”自然会翘起来。但别忘了,真正持久的成功,从来都是站在道德基石上的。下次看到金光闪闪的机会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二十年后的我,会为这个选择骄傲吗?

贪利忘义的造句

  1. 造句 这并非贪利忘义,而是低阶修士占有的资源太过稀少要想进阶出人头地只能冒险拼命。
  2. 造句 陈胜死在庄贾这个贪利忘义的小人手里。
  3. 造句 好个不知羞耻,贪利忘义之贼!请斩于禁,以警魏军!
  4. 造句 契丹人贪利忘义,不能依靠他们,应该归顺宋朝。
  5. 造句 回到办公室,柳云涛和葛忠谈论了好一会儿,心中仍然愤愤不已,都觉得吴忠信这个人品行太低下,贪利忘义,不择手段。
  6. 造句 我KAO!要不是怕负分被抹杀,老子现在就宰了你,还用你在这里煽情表演?他们都是贪利忘义的奸徒,就你是大汉的忠臣?
  7. 造句 虽然,我不知道当年,你爹和我爹之间发生了什么,但是我知道,我爹绝对不是那种贪利忘义的小人。
  8. 造句 我在张波的公司多年,客户群还是了解的,目前你的主要客户,那三个大厂虽然利润不高,却极稳定,唯新增了个周宽,而周宽的货色我也知道,贪利忘义,色中饿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