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ān guān dù yì
成语解释:蠹:蛀虫。贪图财物的官僚和吏役
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·朱之弼传》:“世祖严治贪官蠹役,特立严法,如非官役不用此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貪官蠧役
英文翻译:Corrupt officials
贪:1.原指爱财,后来多指贪污:贪赃。贪官。倡廉肃贪。2.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;求多:贪玩。贪得无厌。3.片面追求;贪图:贪快。贪便宜。
官:1.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、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:官员。武官。做官。外交官。2.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:官办。官费。3.公共的;公用的:官道。官厕所。4.姓。5.器官:五官。感官。
蠹:1.蛀蚀器物的虫子:蠹虫。木蠹。书蠹。蠹鱼。2.蛀蚀: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。蠹蛀。蠹害。蠹弊(弊病,弊端)。
役:1.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:劳役。徭役。2.强迫驱使;使唤:奴役。役使。3.旧指供使唤的人:仆役。4.战役:平型关之役。5.兵役:现役。
“贪官蠹役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那些利用职权贪污腐败的官员和差役,像蛀虫一样侵蚀社会资源。比如:“古代县衙里若出现贪官蠹役,百姓的赋税便会被层层盘剥,最终民不聊生。”这里既点明了腐败者的身份,又揭示了他们的危害。
为什么说贪官蠹役的危害远超个人行为?举个例子:某地水利工程拨款被层层克扣,导致堤坝质量不达标,洪水来临时村庄被淹。这种行为不仅损害公信力,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影响几代人的生活。这时我们能看到,腐败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“小错误”。
如何理解成语中的“蠹役”二字?不妨想象粮仓里的蛀虫——它们看似微小,但日积月累能蛀空整座粮仓。就像某些基层办事员,虽然职位不高,但通过吃拿卡要的“潜规则”,同样会造成系统性腐败。比如某办事窗口要求群众“塞红包才加快审批”,这就是典型的蠹役行为。
有人问:“现代社会还有贪官蠹役吗?”其实腐败形式会随时代变化。某企业高管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取招标优势,某街道干部在拆迁补偿中暗箱操作,这些行为本质上仍是成语描述的现象。但值得乐观的是,随着监督制度完善,这类行为正变得越来越难以藏身。
个人认为,杜绝贪官蠹役不能仅靠惩罚,更需要制度设计。就像给粮仓装上防虫网,比事后灭虫更有效。建立透明的决策流程、畅通的举报渠道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或许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更有实际意义。毕竟,好的制度能让普通人不必考验道德底线。
观察历史会发现,每逢贪官蠹役横行的时期,社会往往出现“上面政策好,下面执行歪”的怪象。这提醒我们:反腐败既要“打老虎”,也不能忽视“拍苍蝇”。只有当每个环节都建立起有效制衡,才能真正做到风清气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