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ǎng bù yú shí
成语解释:谓及时行赏。
成语出处:《司马法·天子之义》:“赏不逾时,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賞不逾時
英文翻译:A time of invincibility
赏:1.赏赐;奖赏:赏罚分明。2.赏赐或奖赏的东西:领赏。3.敬辞。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:赏光。赏脸。4.欣赏;观赏:鉴赏。雅俗共赏。5.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:赞赏。赏识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逾:1.超过;越过:逾期。逾限。逾额。年逾六十。2.更加:逾甚。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“赏不逾时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奖励不拖延时间,强调及时反馈的重要性。比如公司完成一个重要项目,老板当天就宣布全员奖金翻倍,员工士气瞬间高涨——这种“立刻兑现”的认可,比拖延半年的表彰更能激发积极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“不逾时”呢?心理学研究发现,人的行为和正面反馈之间的间隔越短,大脑建立的因果关系就越牢固。就像训练小狗时,如果它做完动作后立刻得到零食,学习速度会比延迟奖励快三倍。人类同样需要这种即时性,才能清晰感受到“努力被看见”。
教育领域尤其需要这种智慧。假设学生解出一道难题,老师马上在课堂上点名表扬:“小王的解题思路特别新颖!”这种具体而即时的肯定,远比期末总结时笼统的夸奖更能塑造学习自信。我亲眼见过一位数学老师用这个方法,让全班后进生的平均分提升了20%。
现代企业管理其实暗藏玄机。某些互联网大厂推行“敏捷激励”制度,项目每达成一个里程碑就发放小额奖金。比起传统年终奖模式,这种碎片化奖励让年轻人持续保持冲刺状态。有趣的是,游戏行业早就深谙此道——玩家每闯过一关,系统立刻弹出金币特效和升级音效,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全球20亿玩家欲罢不能。
个人认为,数字时代放大了“赏不逾时”的威力。短视频的即时点赞、直播间的实时打赏、外卖平台的秒速评价,都在重塑人类对反馈速度的预期。当我们习惯以毫秒为单位接收回应,那些延迟的激励就像过期的蛋糕,纵使美味也失去吸引力。这或许能解释,为什么00后职场新人更看重即时认可而非长期画饼。
不妨观察身边的高效团队,他们的共同点往往是“小胜即庆”。上周参加创业交流会,有个创始人分享说,他们每次签单都会立刻摇铃庆祝,哪怕只是万元小单。这种仪式感让团队始终保持战斗状态,去年营收因此同比增长300%。可见及时奖励不一定是物质,精神共鸣同样能创造奇迹。
下次制定激励方案时,可以试试“三分钟原则”:在对方表现优秀的180秒内,给出具体反馈。无论是给同事发条语音肯定,还是给孩子额头贴颗星星贴纸,这些微小但及时的举动,往往比隆重的年终颁奖更能点燃持续的热情。毕竟,好钢用在刀刃上,激励给在兴奋点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