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ǎng
  • gōng
  • zu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ǎng gōng fá zuì

成语解释:奖赏有功的人,惩罚犯罪的人。

成语出处:宋·司马光《应诏论体要》:“王者之职,在于量材任人,赏功罚罪而已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賞功罰辠

英文翻译:give rewards for good service and punishments for faults

赏功罚罪的意思

赏:1.赏赐;奖赏:赏罚分明。2.赏赐或奖赏的东西:领赏。3.敬辞。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:赏光。赏脸。4.欣赏;观赏:鉴赏。雅俗共赏。5.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:赞赏。赏识。

功:1.功劳(跟“过”相对):立功。记一大功。2.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(多指较大的):教育之功。功亏一篑。大功告成。好大喜功。3.技术和技术修养:唱功。功架。基本功。4.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,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。

罚:处罚:惩罚。责罚。赏罚分明。罚他喝酒。

罪:1.犯法的行为:罪大恶极。立功赎罪。2.过失:不应归罪于人。3.依法给予的刑罚;惩处:判罪。待罪。4.苦难;痛苦:受罪。

成语评论

赏功罚罪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。比如在一家公司里,老板给业绩最好的员工发奖金,同时批评迟到早退的同事,这就是典型的“赏功罚罪”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这么做会不会让团队关系变差?其实关键在于公平——如果规则透明、奖惩合理,大家反而会觉得“有奔头”。

举个例子,历史上管仲辅佐齐桓公时,曾用“奖农耕、惩懒汉”的政策让齐国强盛起来。有人质疑:“惩罚会不会打击积极性?”但管仲的重点在于“先立规矩再执行”。就像现在家长给孩子定学习目标,完成就奖励一次出游,偷懒则减少游戏时间——既有动力,又有边界。

有趣的是,现代教育也暗合这个逻辑。某中学老师设计过“积分换选修课”制度:按时交作业加分,扰乱课堂扣分。有学生问:“扣分会不会让人破罐破摔?”结果数据显示,83%的学生更在意争取加分机会。这说明“赏”往往比“罚”更能激活主动性,就像阳光总比暴雨更容易让植物生长。

不过个人认为,运用这个原则时要避免机械化。曾见过创业公司老板每周公开批评“垫底员工”,结果导致互相推诿。后来改成“每月表彰进步最大三人”,团队氛围立刻转变。这说明“赏功”与“罚罪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配比,就像炒菜放盐,适量才能提鲜。

再想想社区志愿者团队的管理。组长发现,单纯批评缺席者效果差,改为“全勤可提名年度优秀志愿者”,出勤率反而提升30%。这印证了一个道理:正向激励就像磁铁,能把人往好的方向吸引。当然,对于严重破坏规则的行为,明确的惩戒依然必不可少,就像花园既要施肥也要除草。

说到底,“赏功罚罪”本质是建立清晰的反馈系统。就像打游戏时的经验值机制,打败怪物能升级(赏功),血条空了会Game Over(罚罪),这种即时反馈让人乐此不疲。把这个智慧用在生活中,或许我们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“游戏设计师”。

赏功罚罪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并不是一味的柔和,赏功罚罪,各当其然,是非曲直,明见如神。
  2. 造句 论正理赏功罚罪毫无假,善恶昭彰报更速。
  3. 造句 如他派人度量大地,召集臣民开会议事,赏功罚罪,求贤任能等等。
  4. 造句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,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,恩信号令以结其心,赏功罚罪以尽其力,恭俭节用以丰其财,徭役以时以埠其民。
  5. 造句 于是迎銮驾到许都,盖造宫室殿宇,立宗庙社稷、省台司院衙门,修城郭府库;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,赏功罚罪,并听曹操处置。

"赏功罚罪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