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ì kǒu dú shé
成语解释:赤:火红色。形容言语恶毒,出口伤人。
成语出处:唐 卢仝《月蚀》诗:“月蚀鸟宫十三度,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,贪向何人家,行赤口毒舌,毒舌头上吃却月,不啄杀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指言语恶毒
繁体字形:赤口毒舌
英文翻译:speak bitingly
赤:1.比朱红稍浅的颜色。2.泛指红色:赤小豆。面红耳赤。3.象征革命,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:赤卫队。4.忠诚:赤胆。赤诚。5.光着;露着(身体):赤脚。赤膊。6.空:赤手空拳。7.指赤金:金无足赤。8.姓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毒:[dú]1.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:毒气。毒性。毒饵。毒药。毒蛇。吸毒。贩毒。2.害,伤害:毒害。毒化。毒杀。莫予毒也(没有谁能危害我,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)。3.凶狠,猛烈:毒辣。毒计。毒刑。狠毒。恶毒。4.恨,以为苦:令人愤毒。[dài]古同“玳”,玳瑁。
舌:1.像舌头的东西:帽舌。火舌。2.铃或铎中的锤。
哎哟喂,你听说过“赤口毒舌”这成语不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说话带刺儿,像辣椒面撒伤口上似的,又辣又扎心。比如公司开会时,小李突然来一句:“你这方案还不如我家猫挠的草稿纸靠谱”,当场把同事怼得脸红脖子粗——典型的“赤口毒舌”现场教学啊!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:说话这么冲图啥呢?实话实说,这类人未必真带恶意。像我家二姨就总把“我这人说话直你别介意”挂嘴边,其实她是担心年轻人走弯路,只是表达方式像机关枪扫射,容易误伤友军。
那遇到这种情况咋整?别急着对喷!上回邻居吐槽我养的花“蔫得像腌菜”,我反手递过去肥料:“要不您给指点指点?”结果人家真教了我几招养护秘诀。你看,毒舌背后没准藏着干货,关键看咱咋接招。
要我说啊,现在这年头大家都活得紧绷绷的。有人把毒舌当保护色,就像河豚遇到危险就鼓成球。但咱得记住,真诚才是硬通货。就像麻辣火锅,辣得过瘾也得有高汤打底不是?下次遇到嘴毒的朋友,不妨先品品话里有没有藏着关心,保不齐能挖出块巧克力夹心呢!
说到底,语言是把双刃剑。犀利点评能戳破皇帝的新装,但裹着蜂蜜的忠告更容易被接受。就像老话说的,良药何必非得苦口?加点糖衣既能治病又不伤感情,两全其美多好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