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ì kǒu shāo chéng
成语解释:赤舌:指谗言。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
成语出处:明·杨慎《后蚊赋》:“谮有国兮,赤口烧城;烦言喷兮,积毁销骨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谗言危害很大
繁体字形:赤口燒城
英文翻译:Burning city in chikou
赤:1.比朱红稍浅的颜色。2.泛指红色:赤小豆。面红耳赤。3.象征革命,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:赤卫队。4.忠诚:赤胆。赤诚。5.光着;露着(身体):赤脚。赤膊。6.空:赤手空拳。7.指赤金:金无足赤。8.姓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烧:1.使东西着火:燃烧。烧毁。烧煤取暖。2.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:烧水。烧饭。烧砖。烧炭。盐酸把衣服烧坏了。3.烹调方法,先用油炸,再加汤汁来炒或炖,或先煮熟再用油炸:烧茄子。红烧鲤鱼。烧羊肉。4.烹调方法,就是烤:叉烧。烧鸡。5.发烧:他现在烧得厉害。6.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:烧退了。退烧了。7.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。8.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: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!
城:1.城墙:城外。万里长城。2.城墙以内的地方:城区。东城。3.城市(跟“乡”相对):山城。进城。满城风雨。连下数城。城乡物资交流。
哎哟喂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赤口烧城”这个成语!你猜怎么着?我第一次听到这词儿的时候,还以为是古代打仗用的火攻战术呢。其实啊,它压根儿不是字面意思,反而跟“祸从口出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举个栗子哈:老王在客户面前嘴皮子一秃噜,把公司机密说了出去,整个项目黄得像秋天的落叶——这不就是赤口烧城的现成案例嘛!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说话咋还能把城给烧了?说白了,这成语比喻的就是言语引发的严重后果,比真刀真枪还伤人啊。
让我插句个人看法哈:现在网上隔三差五就有明星因为一句话被网友喷成筛子,要我说这就是现代版赤口烧城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咱老祖宗造这个词儿可真是有先见之明,互联网时代的杀伤力可比古代放大百倍不止。
再整段职场版的:小张在茶水间跟同事嘀咕“听说咱部门要裁员”,结果第二天全公司都传开了。好家伙,整个办公室人心惶惶,活脱脱演了出赤口烧城。这时候你可能会拍大腿:这不就是典型的谣言害人嘛!没错,所以老话才说“三思而后言”啊。
要我说啊,这成语给咱提了个醒:嘴巴不光是吃饭的家伙,更是得管好的社交工具。就像我奶奶常念叨的“话到嘴边留半句”,现在想想可不就是防着赤口烧城嘛!不过也别太紧张,只要心里装着分寸感,说话前多转个弯儿,保管能避开口舌之祸。
最后整点实在的:下次遇到敏感话题,不妨先做三个深呼吸。哎对了,听说有家公司直接把“赤口烧城”四个字贴会议室墙上,这招儿可比贴“禁止喧哗”管用多了。毕竟谁也不想当那个点着炮仗还把自己炸飞的二愣子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