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 qián jié hòu
成语解释:同“跋胡疐尾”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成语出处: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 罗邺》:“而跋前踕后,绝域无聊,独奈其命薄何?”一本作“跋前疐后”。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进退维谷
繁体字形:跋前踕后
英文翻译:After a long time
跋:1.在山上行走:跋山涉水。2.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,内容大多属于评介、鉴定、考释之类:跋语。题跋。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。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踕:走得快。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哎哟,说到“跋前踕后”这个成语,不少小伙伴可能会挠头:“这到底是啥意思啊?”别急,咱们先拆开来看。字面上,“跋”是踩到东西绊倒,“踕”则是被东西挡住脚后跟,合起来就是形容人走路时前脚被绊、后脚被卡,进退两难。说白了,就是遇到那种“走也不是,留也不是”的尴尬处境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!比如老张最近想跳槽,新公司薪资翻倍,但得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城市;留在原单位吧,又觉得憋屈。这不就是典型的“跋前踕后”吗?你瞅瞅,人生啊,有时候就像玩跳房子,刚想往前蹦哒,却发现格子画歪了。
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“这成语跟‘进退维谷’有啥区别?”问得好!虽然意思相近,但“跋前踕后”更强调具体动作带来的困境。好比说你去餐厅点菜,既怕麻辣烫太辣上火,又嫌清汤寡水没滋味,拿着菜单翻来覆去的样子,活脱脱就是现代版“跋前踕后”。
要说个人看法啊,现在这个时代“跋前踕后”的情况反而更多了。你看那些做自媒体的朋友,发个视频吧怕被键盘侠喷,不发吧又惦记着流量,这种纠结劲儿比古人可强烈多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遇到这种情况也别慌,我常跟朋友说:“咱们又不是神仙,哪能事事顺遂?关键得学学壁虎——该断尾时就断尾。”
再举个职场案例。小王接了个新项目,老板既要求创新突破,又强调不能超预算。这不就像让人穿着高跟鞋走平衡木吗?不过你猜怎么着?人家最后拉着团队头脑风暴,愣是搞出了个低成本高创意的方案。所以说啊,遇到“跋前踕后”的困境时,换个角度看问题,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。
最后给大伙儿支个招:下次再碰上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,不妨试试“硬币决策法”。把选项的正反面写纸上,抛硬币的瞬间,心里真正期待的那个答案自然就浮现了。记住啦,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但总会有最适合当下的选择。就像老话说的:“车到山前必有路”,你说是这个理儿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