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n
  • zhì
  • hò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á qián zhì hòu

成语解释:跋:踩;踬:被绊倒。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,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昌黎集 进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比喻进退两难

繁体字形:跋前躓后

英文翻译:be in a dilemma

跋前踬后的意思

跋:1.在山上行走:跋山涉水。2.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,内容大多属于评介、鉴定、考释之类:跋语。题跋。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。
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
踬:1.绊倒:颠踬。2.事情不顺利;失败:屡试屡踬。
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说到“跋前踬后”这成语,大伙儿可能有点陌生,但说白了就是“进退两难”的意思。比如你朋友想辞职创业,又怕收入不稳定,这时候就能用上这词儿:“他现在可是跋前踬后,天天在办公室转圈圈,你懂的。”

等等,这成语具体啥来头?其实它最早出自《诗经·豳风》,原句是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”,讲的是老狼往前走会踩到下巴肉,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——这不就是现代人纠结要不要熬夜加班的真实写照吗?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张最近想买学区房,首付差点钱,问银行贷款吧怕利息高,不问吧孩子上学又成问题。这时候他媳妇来了一句:“咱家现在真是跋前踬后,就跟超市促销时抢打折鸡蛋似的,往前挤怕摔跤,退出来又不甘心。”

有人可能要问,这种情况咋破局?个人觉得啊,关键得抓主要矛盾。就像上周我碰到的实习生妹妹,既想留在北京发展,又挂念老家父母。我跟她说:“甭管跋前还是踬后,先把眼前实习考核过了,其他的咱慢慢盘算。”这不,她现在业绩反而冲到了组里前三。

要说这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妙用,我倒有个新观察。你看那些网红餐厅,既要保持菜品质量,又想搞饥饿营销,这不就是典型的商业版“跋前踬后”吗?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两难处境反倒成了他们的营销噱头,你说神不神奇?

最后唠句实在的,生活本来就是道多选题。遇到跋前踬后的时刻,与其原地打转,不如学学冲浪选手——看准浪头方向,该起身时就别犹豫。毕竟风浪越大鱼越贵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跋前踬后的造句

  1. 造句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;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
  2. 造句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,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;暂为御史,遂窜南夷;三年博士,冗不见治:命与仇谋,取败几时!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。
  3. 造句 但在孔子生前,他却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,经常挨批,就像子路一样,总也不讨老师的喜欢。
  4. 造句 可当到了白云庵大门前他便跋前踬后畏缩不前了,于是他就装作看对联看得出神的样子。
  5. 造句 哈密王高高坐在丹墀之上,看着二人唇枪舌剑比权量力,却一时跋前踬后左右为难起来。

"跋前踬后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