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 shè cháng tú
成语解释:跋涉:登山涉水。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。形容走长路的艰辛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12回:“救我等于虎口之中,又不惮跋涉长途,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远距离奔走
繁体字形:跋涉長途
英文翻译:A long journey
跋:1.在山上行走:跋山涉水。2.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,内容大多属于评介、鉴定、考释之类:跋语。题跋。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。
涉:1.从水里走过去。泛指从水上经过:跋山涉水。远涉重洋。2.经历:涉险。3.牵连;相关:牵涉。涉及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途:1.道路:路途。旅途。长途。道听途说。半途而废。用途。2.姓。
哎哟,说到“跋涉长途”这个成语,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联想到那种“翻山越岭、累成狗”的画面?你别说,这词儿用对了地方,还真能让人瞬间脑补出故事感。比如:“老张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,跋涉长途整整三年,鞋底都磨穿了好几双。”你看,这短短一句话,是不是把坚持和艰辛都表达到位了?
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这成语只能用在具体的地理路程上吗?嘿,问得好!其实“跋涉长途”也能比喻人生中的长期奋斗。举个栗子:“小王从零开始学编程,这趟技术的长途跋涉,硬是让他从菜鸟变成了团队核心。”你品,这里既保留了原意的“持久性”,又拓展到了抽象领域,妙不妙?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交通这么发达,为啥还要用“跋涉长途”这种老派说法?害,这就是咱们汉语的魅力嘛!就像最近看到个新闻标题:“航天团队跋涉长途十五年,终将探测器送上火星”。瞧瞧,用这个词儿,既凸显了时间跨度,又暗含了技术攻关的艰难,比直说“花了很久”可带劲多了。
个人觉得啊,这个成语最戳人的地方在于它自带“过程感”。就像去年我自个儿写书那会儿,每天对着电脑码字到凌晨,朋友打趣说我这简直是“文字版的长途跋涉”。别说,这么一形容,腰酸背痛都显得悲壮起来了!
最后唠句实在的,不管是字面意义的远行,还是比喻层面的坚持,用“跋涉长途”这个词的时候,记得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。比方说:“虽说创业是场跋涉长途,但沿途收获的风景,早就超过了终点的意义。”这么一来,既点明了艰辛,又传递出积极态度,可不比干巴巴的“坚持就是胜利”高级多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