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áng tú bá shè
成语解释:跋涉:翻山越岭、趟水过河。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。形容路途遥远,行路辛苦。
成语出处: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66回:“妾身身犯国法,理所当然,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?决难从命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远距离奔走
繁体字形:長途跋涉
英文翻译:a long journey to be made on foot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途:1.道路:路途。旅途。长途。道听途说。半途而废。用途。2.姓。
跋:1.在山上行走:跋山涉水。2.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,内容大多属于评介、鉴定、考释之类:跋语。题跋。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。
涉:1.从水里走过去。泛指从水上经过:跋山涉水。远涉重洋。2.经历:涉险。3.牵连;相关:牵涉。涉及。
哎哟喂,说到"长途跋涉"这成语,大伙儿是不是立刻想到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爬山涉水的画面?你比如说有个句子这么用:"科研团队长途跋涉三个月,终于在无人区发现了珍稀植物。"这里头啊,核心问题就冒出来了——为啥非得用"长途跋涉"而不是普通说"走了很远"?
您猜怎么着?这成语自带着"不容易"的潜台词!好比说:"老张为了给山区孩子送课本,硬是背着三十斤书长途跋涉了三天。"这里头可不光说距离远,重点在强调过程中的辛苦劲儿。反过来想,要是换成"走了三天路",那画面感是不是瞬间打了对折?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高铁飞机这么方便,这成语会不会过时?依我看啊,完全不会!您瞧这个例子:"程序员们为了攻克技术难关,在代码世界里来了场长达半年的长途跋涉。"看见没?现代人照样能用它形容脑力劳动的持久战。说白了,只要事情需要持续付出,甭管是体力还是脑力,这成语都能派上用场。
有朋友可能要问,那和"跋山涉水"有啥区别?咱举个实际场景您就明白了:"救援队既要跋山涉水穿越塌方区,又要长途跋涉运送物资。"前者专指翻山过水的具体动作,后者更侧重整体过程的漫长艰辛。这么一对比,是不是立马门儿清了?
最后咱说句掏心窝的,这成语用好了真能活灵活现。您要是跟朋友吐槽:"为了抢到演唱会门票,我简直像经历了场长途跋涉!"保管对方秒懂你的辛酸史。生活嘛,本来就是由无数个小长征组成的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