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ǎo mǎ guān huā
成语解释:语本唐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后用“跑马观花”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。
成语出处:语出唐·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状语;指粗略看一下
繁体字形:跑馬觀蘤
英文翻译:glance over things hurriedly
跑:[pǎo]1.为某种事务而奔走:跑码头。跑材料。跑买卖。2.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:跑电。跑油。跑气。信纸叫风给刮跑了。3.液体因挥发而损耗:瓶子没盖严,汽油都跑了。[páo]走兽用脚刨地:跑槽(牲口刨槽根)。虎跑泉(泉名,在杭州)。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“跑马观花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去博物馆参观,每个展柜前只停留十秒钟,拍张照就走。朋友问他看到了什么,他挠挠头说:“青铜器吧...还有瓷器?”这就是典型的跑马观花——看似经历了很多,实际什么都没看明白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“跑马”来形容这种状态?其实这比喻特别形象。古代人骑着快马看风景,眼前花草连成模糊的色块,和我们现在刷短视频时手指不停上划的状态异曲同工。速度带来的不是效率,而是认知的虚胖。
工作中也常见这种现象。比如新同事小李,上午参加产品培训,下午就去见客户谈合作。结果客户问个参数问题,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。这时候主管就会提醒:“咱们不能跑马观花式学习,每个按钮的功能都得亲手按三遍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现代人真的能完全避免跑马观花吗?我在地铁里观察过,平均每人看手机文章不超过30秒就划走。有次特意用荧光笔标注重点的文档,同事反而抱怨“字太花哨”。或许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需要学会在快速浏览和深度理解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旅游时最容易发生有趣的对照。去年在敦煌,遇见两拨游客:一拨跟着导游小旗半小时逛完莫高窟,忙着去下个景点打卡;另一对老夫妻带着画本,在同一个壁画前临摹了整个下午。夕阳下看着他们笔尖流转的线条,突然觉得“跑马”与“驻足”的选择,本质上是对待生活态度的投射。
教育领域有个反例值得思考。王老师改作文时发现,学生引用名人名言总是张冠李戴。追问才知道,他们都是在搜索引擎里直接复制前两句。这种跑马观花式的知识获取,就像用漏勺喝汤,看起来动作标准,实际得到的营养少得可怜。
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“效率”。与其一天读完三本书却记不住目录,不如花两小时弄懂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。就像品茶不能对着茶壶直接灌,得让热水慢慢浸润茶叶,知识的芬芳才会真正释放出来。
下次遇到需要快速了解新领域的情况,可以试试“三分钟沉淀法”:先用两分钟快速浏览,留一分钟写下三个关键词。这个方法帮我改掉了开会时不停刷手机的习惯,意外发现同事的提案里藏着不少闪光点。
说到底,“跑马观花”本身不是问题,关键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勒住缰绳。就像开车既有高速公路也有乡间小道,知识的道路同样需要不同的行进节奏。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感,或许才是应对信息洪流的正确姿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