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uà
  • shān
  • hǎ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uà shān yā hǎi

成语解释:跨过高山,接近大海。喻势力扩展。

成语出处: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下卷:“党与既成,则连衡同恶,跨山压海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扩大势力

繁体字形:跨山壓海

英文翻译:Across the mountains and the sea

跨山压海的意思

跨:1.迈步越过:跨进大门。2.骑:跨上战马。3.越过界限:跨地区。跨年度。4.附在旁边的:跨院儿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压:[yā]1.从上面加力:压住。压碎。压缩。泰山压顶。2.用威力制服、镇服:镇压。压服。压迫。3.控制,使稳定,使平静:压价。压住阵脚。4.搁置:积压。5.逼近:大兵压境。6.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:压宝(亦作“押宝”)。[yà]1.〔压根儿〕根本,从来,如“我压根儿压就不理解这件事”。2.(壓)
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跨山压海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很有画面感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种克服巨大障碍、突破自然限制的决心。比如有人会说:“这个团队跨山压海般完成了项目,连客户都觉得不可思议。”这里的“跨山压海”强调了团队面对复杂挑战时的毅力和执行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成语里的“山”和“海”是不是只能指自然障碍?其实不然。比如一个创业者分享:“刚开始做电商时,资金、物流都是难题,但跨山压海的精神让我坚持了下来。”这里的“山”和“海”已经延伸为商业环境中的困难,说明成语的应用场景可以非常灵活。

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这类夸张的成语?观察发现,人类天生需要象征性语言来表达强烈情感。就像有人说:“想做好科研就得有跨山压海的劲头,实验失败一百次也得继续。”这种表达既传递了压力,又暗含希望——仿佛山和海再大,终究能被跨越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跨山压海”常被误用为“移山填海”。其实两者有微妙差异:前者侧重行动过程,后者强调结果改变。比如城市建设中,政府不会说“我们要移山填海建新区”,而会说“规划方案需要跨山压海的智慧”,因为实际地形可能并未改变,重点在解决问题的策略。

个人认为,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心理暗示作用。当程序员通宵修复系统漏洞时,对自己说“这点bug算什么,跨山压海都过来了”,实际上是在调动潜意识里的韧性。这种语言的力量,往往比单纯讲道理更能激发行动力。

最后思考:现代人是否还需要“跨山压海”式的拼搏?观察职场会发现,年轻从业者更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,但遇到关键目标时,比如开发新产品或筹备赛事,那种集中力量突破难关的状态,依然是跨山压海精神的当代写照——只不过“山”变成了技术壁垒,“海”化作了市场竞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