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n shì gāo bù
成语解释:指昂首阔步
成语出处:鲁迅《坟 摩罗诗力说》:“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,文明先进,四邻莫之与伦,蹇视高步,因益为特别之发达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昂首阔步
繁体字形:蹇視高步
英文翻译:To look forward
蹇:1.跛足:蹇驴。2.迟钝;不顺利:蹇涩。蹇滞。3.指驽马。也指驴。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高:1.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(跟“低”相对,2.同):高楼大厦。这里地势很高。3.高度:那棵树有五米高。书桌高八十厘米。4.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(顶点或平行线)的垂直距离。5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:高速度。体温高。见解比别人高。6.等级在上的:高等。高年级。哥哥比我高一班。7.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:高见。高论。8.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高锰酸钾。9.姓。
步:1.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;脚步:正步。跑步。寸步难移。走了一步棋。2.阶段:初步。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。3.地步;境地:不幸落到这一步。4.旧制长度单位,1步等于5尺。5.用脚走:步入会场。亦步亦趋。6.踩;踏:步人后尘。7.用脚步等量地: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。8.姓。9.同“埠”(多用于地名):盐步。禄步。炭步(都在广东)。
“蹇视高步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“故作清高”的姿态。举个例子:公司会议上,新来的同事小李对大家提出的方案嗤之以鼻,说“这种思路太普通了”,自己却拿不出任何具体建议。这时候主管笑了笑说:“小李啊,蹇视高步没问题,但咱们得先脚踏实地解决问题。”
为什么用“蹇视高步”形容这种行为?这个成语的核心矛盾在于“表面姿态”和“实际能力”的错位。就像有人站在高处俯视他人,看似眼界开阔,但脚下可能连台阶都没踩稳。比如朋友聚会时,总有人爱点评“这餐厅装修没品味”“红酒年份不够”,却对美食本身毫无鉴赏力——这就是典型的用挑剔掩盖心虚。
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常见吗?太常见了!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,人们更容易陷入“表演式优越感”。比如某博主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点评流行音乐,评论区看似高深,实则离音乐本质越来越远。这时候不妨想想:我们是真的在追求进步,还是用“蹇视高步”来武装脆弱的自尊?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更像一面镜子。年轻时我也曾犯过类似的错:读书时为了显得与众不同,专挑冷门书籍点评,结果被老师一句“你看懂了吗”问得哑口无言。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见识不需要靠俯视他人来证明,就像成熟的麦穗总是低头向着大地。
换个角度看,“蹇视高步”的批判性其实暗含积极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与其花费精力维持“高人一等”的形象,不如把目光收回到自身成长。就像爬山时总盯着远处山峰的人容易摔跤,专注脚下每一步的人反而走得更稳。下次遇到爱摆架子的人,或许可以宽容些——说不定他们正在与自己的不安全感较劲呢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你最近一次“蹇视高步”是什么时候?是滔滔不绝给同事提建议却忘了听对方需求,还是对家人的生活选择指手画脚?察觉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