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ǎn
  • è
  • zhī
  • f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ǎn è zhī fēng

成语解释:蹇谔:正直敢言。正直敢言的作风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庞统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习凿齿》:“矫然太当,尽其蹇谔之风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敢直言的风气

繁体字形:蹇諤之風

英文翻译:The wind of Jiange

蹇谔之风的意思

蹇:1.跛足:蹇驴。2.迟钝;不顺利:蹇涩。蹇滞。3.指驽马。也指驴。

谔:形容直话直说: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(有许多人说顺从奉承的话,不如有一个人直言不讳)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”,讽刺。

成语评论

蹇谔之风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的内涵其实很贴近生活。比如,公司会议上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方案漏洞,哪怕会得罪领导——这就是一种“蹇谔之风”。它形容人敢于坚持原则,不因外界压力而沉默。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们会敬佩这种行为?答案或许藏在“真话的稀缺性”里——当多数人选择明哲保身时,敢说真话的人反而成了打破僵局的关键。

历史中,唐朝魏征就是典型例子。唐太宗想扩建宫殿,魏征当场反驳:“陛下曾比喻百姓如水,朝廷如舟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如今劳民伤财,岂不是自掘坟墓?”太宗听后不仅没发怒,反而重赏了他。这种君臣互动为何能成为美谈?因为它揭示了蹇谔之风的本质:不是为反对而反对,而是用建设性批评推动整体进步。

现代职场里,蹇谔之风可能表现为实习生对资深工程师的质疑。某科技公司曾有个新人在代码评审时指出:“这段算法虽然能用,但时间复杂度太高,用户量暴增时会崩溃。”当时全场安静,但最终团队采纳建议重构了系统。这告诉我们什么?真正的勇气不在于职位高低,而在于能否为了正确的事暂时放下顾虑。

有人担心直言不讳会破坏人际关系,但据我观察,多数情况下恰恰相反。去年我们部门有个项目经理,在季度汇报中公开指出部门存在“重加班时长轻工作效率”的问题。最初大家觉得尴尬,但三个月后改革措施落地,整体效率提升40%。这个案例让我相信:带着解决方案的坦诚,往往比圆滑的沉默更有价值。

蹇谔之风在今天面临新挑战。信息爆炸时代,人人都能发声,但“为博眼球的极端言论”和“负责任的真话”常被混为一谈。个人认为二者的分水岭在于动机——是为了推动改善,还是单纯发泄情绪?就像医生给患者开刀,虽然都会造成短暂疼痛,但专业医生会精准下刀并确保术后愈合。

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:观察那些长期保持创造力的团队,成员间往往存在某种“冲突文化”。他们不害怕意见相左,而是建立了一套把分歧转化为养分的机制。这或许揭示了蹇谔之风的深层价值:它不仅是个人品格,更是组织保持活力的呼吸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