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 xīn jiàn kāng
成语解释: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
成语出处:沈从文《八骏图》:“因为他自以为是个身心健康的人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身心健康
英文翻译: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健:1.强健:健康。健全。2.使强健:健身。健胃。3.在某一方面显示的程度超过一般;善于:健谈。健忘。4.姓。
康:1.健康:安康。康宁。康乐。康复。2.富足;丰盛:康年(丰年)。小康。3.姓。4.同“糠”。
说到身心健康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成语里可藏着不少智慧。比如“心宽体胖”,字面意思是心情舒畅了,身体自然健壮。但为啥心情好能让人长肉?其实啊,压力大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,容易消耗能量;心态放松了,消化吸收变好,自然容易“贴膘”。不过这里的“胖”可不是鼓励暴饮暴食,而是强调心理状态对生理的直接影响。
有人问:“神清气爽”和健康有啥关系?想象下爬山时满身大汗,站在山顶吹风那个瞬间——这不只是身体活动带来的舒畅,更是大脑释放内啡肽的结果。有个朋友每天早起打太极拳,他说这叫“动静结合”,看似缓慢的动作反而让头脑更清醒。这让我想到:健康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努力,就像成语“张弛有度”说的,紧绷的琴弦容易断,人也需要适时放松。
现代人常说的“亚健康”,在成语里早有预警。“积劳成疾”四个字像面镜子:连续加班三个月的小王突然晕倒住院,医生诊断是过度疲劳引发心肌缺血。这时候才明白,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不仅是工作方法,更是生存智慧。我自己有个习惯:每工作45分钟必须起来拉伸,这比喝十杯咖啡都管用。
有人疑惑:难道身体好就等于心理强?看“强颜欢笑”这个词就明白了。老李查出高血压后依然每天应酬喝酒,表面上乐呵呵,实际心里压着块大石头。直到有天他突然说:“装开心比生病还累。”这话让我想起“表里如一”的重要性——真正的健康从来都是身心同步的。
要说最接地气的建议,莫过于“早睡早起身体好”。但你知道睡眠对心理的影响吗?研究发现深度睡眠时,大脑会像洗碗机一样清理代谢废物。上次尝试十点睡觉,第二天处理工作难题居然格外顺利。这或许就是“耳聪目明”的现代版诠释:给身体充满电,思维自然会亮起来。
保持健康从来不是宏大命题,就像“饭要一口口吃”这么简单。下次感觉疲惫时,不妨试试“闭目养神”——关掉手机五分钟,或许比吃补品更见效。毕竟,老祖宗说的“养生之道”,本质上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与顺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