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ōng
  • tiān
  • li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ōng tiān liè dì

成语解释:轰动天地。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。

成语出处:清·讴歌变俗人《经国美谈·奉使宴宾》:“好似千斤炮药,等着导火线,就要发作,是轰天烈地了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轟天烈地

英文翻译:The earth

轰天烈地的意思

轰:1.形容打雷、放炮、爆炸等巨大的声音:突然轰的一声,震得山鸣谷应。2.(雷)鸣;(炮)击;(火药)爆炸:轰炸。轰击。雷轰电闪。轰平了几个山头。3.赶;驱逐:轰麻雀。他摇着鞭子轰牲口。把他轰出去。
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
烈:1.强烈;猛烈:烈火。烈日。烈酒。性子烈。轰轰烈烈。兴高采烈。2.刚直;严正:刚烈。3.为正义而死难的:烈士。先烈。4.功业:功烈(功绩)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成语评论

你听说过“轰天烈地”这个成语吗?它常用来形容声势极大、场面震撼的事物。比如台风过境时,狂风卷着巨浪拍打岸边,雷声夹杂着暴雨倾泻而下,整个海岸线仿佛被自然的力量重新塑造——这就是“轰天烈地”最直观的呈现。

有人问:“这个词只能用在自然灾害里吗?”当然不是。你看过大型工程现场吗?挖掘机的铁臂砸向地面时,碎石飞溅的轰响;爆破山体时,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激起漫天烟尘。这些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,同样配得上“轰天烈地”的形容。

有趣的是,当代社会出现了新的“轰天烈地”。当某条新闻瞬间引爆社交媒体,当某个科技突破引发全球讨论,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力,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轰天烈地?这种无形的震动正在重塑我们的认知方式。

或许有人疑惑:“用这么夸张的成语合适吗?”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。它不仅指物理层面的巨响,更强调事件带来的深远影响。就像春节庙会的锣鼓表演,虽不及自然灾害的破坏力,但那种直击胸腔的声浪,确实能让参与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震撼力。

个人认为,现代人更需要这种富有张力的表达。在充斥着碎片化信息的今天,“轰天烈地”式的表达就像一记重锤,能短暂打破麻木的日常,唤醒人们对重要事物的感知。下次当你目睹真正震撼的场景时,不妨让这个成语自然地脱口而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任何语言工具都需要精准使用。描述孩子打翻玩具箱的响动,用“轰天烈地”就显得夸张;但若用来形容航天火箭升空时的壮观场景,这个成语立刻变得恰如其分。语言的魅力,就在于在虚实之间找到最合适的锚点。

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,远处隐约传来施工队的机械轰鸣。这种城市建设中的轰天烈地,不正见证着文明前进的脚步吗?或许未来的某天,我们会在博物馆看到这样的注解:21世纪的人类,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新的轰天烈地篇章。

"轰天烈地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