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ōng
  • tiān
  • li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ōng tiān liè dì

成语解释:见“轰天烈地”。
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》:“此十一年间,表面上之克林威尔,其声希味淡也若此,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轟天裂地

英文翻译:The earth is broken

轰天裂地的意思

轰:1.形容打雷、放炮、爆炸等巨大的声音:突然轰的一声,震得山鸣谷应。2.(雷)鸣;(炮)击;(火药)爆炸:轰炸。轰击。雷轰电闪。轰平了几个山头。3.赶;驱逐:轰麻雀。他摇着鞭子轰牲口。把他轰出去。
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
裂:[liè]1.破而分开;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:分裂。破裂。决裂。裂纹。裂开。四分五裂。手冻裂了。2.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。[liě]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:衣服没扣好,裂着怀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成语评论

轰天裂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很震撼,但它到底用在什么地方合适呢?举个例子:当地震突然来袭时,山体崩塌的巨响仿佛轰天裂地,连远处的小镇都能感受到地面的颤抖。这里既描绘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,又通过声音和震感让画面更立体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自然灾害吗?当然不是!比如朋友讲创业故事时说:“公司转型那几个月,团队内部的争论简直轰天裂地,但最终新方案让我们打开了市场。”这里用夸张的成语形容思想碰撞的激烈程度,反而突显了转折的重要性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积极场景里。比如科技报道中写道:“新型航天器发射时引擎的轰鸣声轰天裂地,却在三分钟后突破云层,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。”通过对比巨大声响与静谧星空,既展现了科技力量,又暗含了人类突破极限的诗意。

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什么呢?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把握“程度”。就像描述演唱会可以说“粉丝的欢呼声几乎轰天裂地”,但要是用来形容邻居装修的声音,就显得用力过猛了。适度夸张能增强感染力,过度使用反而削弱可信度。
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古人创造这类成语时,常借助自然现象表达内心感受。就像今天我们用“CPU快烧了”形容思考强度,他们用“轰天裂地”传递那种颠覆认知的冲击感。语言在变,但人类对强烈表达的追求始终如一。

轰天裂地的造句

  1. 造句 轰天裂地的巨响,火光冲天中,一块金属从火光中飞来,嘭的一声,重重地砸碎了三楼的落地玻璃窗。
  2. 造句 只见莹屏上,两道影子在轰天裂地般撞击着,纠缠着。
  3. 造句 一爪一掌相接声音轰天裂地,接触的星力正在互相吞噬。
  4. 造句 当时一阵轰天裂地的巨响,四周的地面都裂开了,那个有物体的地方还被砸了一个大坑。
  5. 造句 一场轰天裂地的大战,人魔两界的争斗,过程之激烈无法用言语表达。
  6. 造句 抬头望去,整个西边天空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,轰天裂地,震耳欲聋。
  7. 造句 那一拳轰天裂地,顿时可以令的山崩地裂,那天都不由得变了变色。
  8. 造句 帅智宝满怀骄傲报出了这个日后轰天裂地的名字。
  9. 造句 你们先小心点,在这个圈子内别动,我先去会会他们!轰天裂地拳!

"轰天裂地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