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g
  • shì
  • zhòng
  • b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g shì zhòng bào

成语解释:报:报告。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

成语出处:元·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一折:“过来,我看去,这厮轻事重报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輕事重報

英文翻译:Light matter heavy Report

轻事重报的意思

轻:1.重量小;负载力小。与“重”相对:轻如鸿毛。轻装。2.数量少;程度浅:年轻。轻伤不下火线。3.不用猛力:轻拿轻放。4.不重要:责任轻。5.不重视;不认真:轻视。轻率。6.不严肃:轻薄。7.轻松:轻音乐。
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
重:[zhòng]1.重量;分量:举重。这条鱼有几斤重?2.重量大;比重大(跟“轻”相对):体积相等时,铁比木头重。工作很重。脚步很重。话说得太重了。3.程度深:情意重。病势很重。重伤。4.重要:重地。重任。5.重视:敬重。尊重。看重。器重。为人所重。重男轻女是错误的。6.不轻率:自重。慎重。持重。7.姓。[chóng]1.重复:重出。书买重了。2.重新;再:重逢。旧地重游。重写一遍。3.层:云山万重。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。4.使重叠在一起;摞:把两领席重在一起。5.姓。

报:1.传达;告诉:报告。报名。2.传达新闻、消息的文字或信号:报纸。捷报。电报。3.某些刊物:周报。学报。4.报答;报复:报恩。报仇。报应。

成语评论

轻事重报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生活中其实很常见。比如同事A把办公室空调温度调高了一度,同事B却跑去跟领导说“空调系统失控了,大家快热晕了”!这时候领导急匆匆带着维修工冲进来,结果发现只是温度设置的小问题。你看,这就是典型的“把小事说成大事”。

为什么人们会轻事重报呢?其实背后藏着“放大效应”。就像手机摄像头里的广角模式,明明只是桌上的半杯水,拍出来却像洪水漫过桌面。比如有人发现小区门口垃圾桶满了,立刻在业主群喊“垃圾山堵住消防通道了”,结果物业派人一看,垃圾桶才装满80%。这种夸张描述往往是为了快速引起关注,但反而可能消耗他人信任。

我曾在超市见过有趣一幕:收银员扫错商品价格,顾客直接喊“你们这是欺诈消费者”!经理小跑过来处理,发现只是条形码贴歪了导致误扫。如果当时顾客平静地说“价格好像不对”,事情可能30秒就解决了。这说明轻事重报不仅不能高效解决问题,还会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。

有人可能会问:夸大其词不是更容易被重视吗?确实,短期内“狼来了”式表达能吸引眼球,但长期来看就像反复拉伸的橡皮筋,迟早会失去弹性。比如学生把忘写作业说成“突发高烧40度”,第一次老师会关心,第三次老师可能连体温计都不想看了。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,但崩塌只需要几次过度渲染。

换个角度想,轻事重报有时也反映着现代人的焦虑。就像朋友圈里有人发“今天差点被车撞”,点开详情发现是五米外有辆电动车按了下喇叭。这种表达背后,或许藏着对存在感的渴求,或是用戏剧化的方式缓解压力。但就像给气球打太多气会爆炸一样,过度的夸张反而会模糊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
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轻事重报?不妨试试“事实三问法”:发生了什么具体现象?造成了什么实际影响?需要什么具体帮助?比如发现水管滴水,与其说“家里发大水了”,不如说“厨房水管每分钟滴3次,需要换个垫片”。精准的表达就像导航软件,能让人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线。

"轻事重报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