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shǒu qīng jiǎo
成语解释:手脚动作很轻,使没有响声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,遂悄悄的轻手软脚,开了窗儿,跨将出去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状语;指手脚动作很轻,使没有响声
繁体字形:輕手輕脚
英文翻译:cautiously without any noise
轻:1.重量小;负载力小。与“重”相对:轻如鸿毛。轻装。2.数量少;程度浅:年轻。轻伤不下火线。3.不用猛力:轻拿轻放。4.不重要:责任轻。5.不重视;不认真:轻视。轻率。6.不严肃:轻薄。7.轻松:轻音乐。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轻:1.重量小;负载力小。与“重”相对:轻如鸿毛。轻装。2.数量少;程度浅:年轻。轻伤不下火线。3.不用猛力:轻拿轻放。4.不重要:责任轻。5.不重视;不认真:轻视。轻率。6.不严肃:轻薄。7.轻松:轻音乐。
脚:[jiǎo]1.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,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。2.物体的最下部:山脚。墙脚。3.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:脚夫。脚行。[jué]同“角(jué)”。现多用角。
“轻手轻脚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动作轻柔、脚步放轻,常用来形容做事小心谨慎,生怕惊动他人。比如妈妈哄睡婴儿时,会特意放慢动作,关门时轻轻转动把手,走路时踮起脚尖——这种场景下,“轻手轻脚”就成了最贴切的表达。
为什么人们会刻意“轻手轻脚”? 想象你深夜回家,家人早已入睡。此时若穿着皮鞋咚咚咚踩地板,大概率会吵醒熟睡的人。但若换成轻手轻脚地脱鞋、开灯、挪动,既保持了环境安静,又体现了对他人的体谅。这种细节背后藏着一种“边界感”:既完成自己的事,又不干扰他人的生活节奏。
有个有趣的观察:当代年轻人租房时,特别关注楼上邻居是否爱穿硬底鞋。我曾听朋友抱怨,楼上住户每天凌晨穿木屐走路,害得他不得不戴耳塞睡觉。反观那些主动换上软底拖鞋、搬重物时轻拿轻放的邻居,往往会获得“中国好邻居”的称号。你看,“轻手轻脚”不仅是动作描述,更成了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。
职场里需要“轻手轻脚”吗? 当然需要!比如同事正在专注写方案,你突然把文件“啪”地摔在对方桌上,这种粗鲁的打断可能引发反感。但若是轻手轻脚放下材料,再用手势示意,既传递了信息,又维护了对方的思考空间。现代办公讲究效率与尊重的平衡,有时候放轻动作比重敲键盘更能赢得人心。
我始终认为,这个成语的价值远超字面意义。在智能手表能监测分贝值的今天,有人开发出“脚步声提醒”功能,当检测到环境突然安静,手机自动降低通知音量——这不就是科技版的“轻手轻脚”吗?当传统智慧遇见现代生活,温柔的力量反而更显珍贵。
下次给伴侣盖被子时,不妨试试真正实践这个成语。关台灯时不按开关而是先用手捂住光源,掖被角时像整理易碎品般仔细,这些细微处的用心,往往比昂贵的礼物更能传递爱意。毕竟,生活的诗意常藏在那些“怕惊扰”的温柔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