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n
  • zhò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n nù yú zhòng

成语解释:迁怒:受甲的气向乙发泄。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
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9回:“凡见了这一干人,心中又畏又让,未免又气又恨,亦且迁怒于众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拿别人出气

繁体字形:遷怒于衆

英文翻译:Anger to the public

迁怒于众的意思

迁:1.迁移:迁居。迁葬。拆迁。他家迁到外地去了。2.转变:变迁。事过境迁。3.调动官职:左迁。

怒:1.生气;气愤:发怒。恼怒。2.盛大:怒潮。狂风怒号。山花怒放。
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
众:1.许多(跟“寡”相对):众多。众人。寡不敌众。众志成城。2.许多人:听众。观众。群众。众所周知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迁怒于众”?举个例子: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,回家后把书包摔在地上,冲父母大喊“别烦我!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迁怒于众”。明明该处理的是自己的错误,却把怨气撒给不相干的人。

为什么人会迁怒于众?核心问题在于情绪管理能力。就像装满水的杯子被碰倒,流出来的水会随机打湿周围物品。当压力突破承受阈值时,人们往往选择最不费力的发泄路径。这时候,离得近的、安全的对象(比如家人、同事)就容易成为“出气筒”。

如何避免成为迁怒的受害者?有个有趣的方法:把对方的怒气想象成红色气球。当同事因为方案被否对你拍桌子时,试着说:“方案被否确实让人沮丧,要不我们先喝杯咖啡?”这种回应既不承接对方的负面情绪,又给了情绪缓冲的空间。

迁怒背后藏着个悖论:发泄者以为释放了压力,实际却在制造新问题。就像用湿抹布擦水渍,只会让桌面越来越脏。我见过最聪明的处理方式,是某位餐厅经理在顾客无理取闹时,递上纸笔说:“您把所有不满写下来,我保证主厨亲自看。”结果顾客写了三行就停笔了——书写过程本身就能帮助理性回归。

观察发现,经常迁怒的人往往有个共同点:他们像随身带着情绪记账本,把所有不愉快都记在别人名下。但真正有效的情绪管理,是把这本账改成“问题解决手册”。下次想对快递员发火时,不妨先问自己:是快递延误让我生气,还是今天被甲方否了方案这件事没处理好?

雨天撑伞行走的人,不会因为踩到水坑就扔掉雨伞。情绪管理亦是如此,重点不在于完全避开负面情绪,而是找到正确的承载方式。当觉察到想要迁怒的冲动时,不妨做个深呼吸,想象自己在情绪洪流中放下救生艇——那个救生艇,可能就是转身倒杯水的简单动作。

"迁怒于众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