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nù yú rén
成语解释: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朱熹注:“怒于甲者,不移于乙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拿别人出气
繁体字形:遷怒于人
英文翻译:vent one's anger on others
迁:1.迁移:迁居。迁葬。拆迁。他家迁到外地去了。2.转变:变迁。事过境迁。3.调动官职:左迁。
怒:1.生气;气愤:发怒。恼怒。2.盛大:怒潮。狂风怒号。山花怒放。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生活中,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有人明明对A不满,却把火气撒在B身上。这种现象用成语怎么形容?答案就是「迁怒于人」。比如同事小王被领导批评后,故意把咖啡泼在新人小李的报表上,这就属于典型的迁怒行为。
为什么人们会迁怒于人呢?核心问题在于情绪管理失衡。当负面情绪超出承受范围,人就像装满开水的茶壶,必须找到出气口。这时候离得最近的人或物,往往就成了替罪羊。就像家长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,回家却因孩子弄洒牛奶大发雷霆。
「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」这个成语更形象地展示了迁怒的连锁反应。想象老板因为生意亏损,无端责骂中层主管;主管憋着气训斥普通员工;员工回家又和伴侣吵架——这场情绪海啸最终让无辜者集体遭殃。
观察发现,迁怒行为往往伴随着三个特征:情绪转移的突然性、报复对象的随机性、后果承担的间接性。就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训斥,回家踢踹路边的垃圾桶,这种「指桑骂槐」式的发泄,本质上都是不敢直面真正矛盾的表现。
有人问:迁怒真的能缓解压力吗?短期来看或许能获得虚假的情绪释放,但长远看就像用漏勺舀水——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还会破坏人际关系。更值得推荐的做法是建立「情绪隔离带」,比如生气时先深呼吸十秒,或者用「我现在感到...因为...」的句式直接表达感受。
有个真实案例:张师傅的快递车被交警处罚,他本想把怨气转嫁给收货客户。但想到上月客户特意送他的润喉糖,最终选择如实说明情况并道歉。结果不仅获得理解,还收到客户推荐的新订单。这个转变说明,直面问题比转移怒火更能创造转机。
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迁怒他人时,不妨做个「情绪溯源练习」:拿张纸从左到右画出情绪传导链,用不同颜色标注真实诱因和替罪羊。这种可视化操作往往能让人惊觉:原来怒火已经偏离了真实标靶这么远。
古人说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在情绪管理领域同样适用。下次想要迁怒时,可以试试「换鞋思考法」:想象自己穿着对方的鞋子,站在对方的处境。这种视角转换常常能让无名火自然降温,毕竟谁都不想成为别人情绪的垃圾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