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ò
  • chéng
  • sò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ò mù chéng sòng

成语解释: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。形容记忆力极强。

成语出处:《宋史 刘恕传》:“恕少颖悟,书过目即成诵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记忆力超众

繁体字形:過目成誦

英文翻译:not forget after having run the eye over

过目成诵的意思
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成:1.完成;成功(跟“败”相对):大功告成。事情成了。2.成全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3.成为;变为:百炼成钢。雪化成水。4.成果;成就:坐享其成。一事无成。5.生物生长到定形、成熟的阶段:成虫。成人。6.已定的;定形的;现成的:成规。成见。成例。成药。7.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:成批生产。成千成万。成年累月。水果成箱买便宜。8.表示答应、许可:成!就这么办吧。9.表示有能力:他可真成!什么都难不住他。10.姓。11.十分之一叫一成:九成金。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。

诵:1.朗读;读出声音来:朗诵。诵诗。2.背诵:过目成诵。3.述说:传诵。称诵。

成语评论

小明第一次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,只扫了一眼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便合上书完整背了出来。同桌瞪大眼睛:"你这过目成诵的本事也太神了吧!"小明挠挠头笑道:"可能小时候听爷爷念得多,不知不觉就记住了。"

公司晨会上,新来的实习生小美听着主管用激光笔划过投影幕布,突然举手:"王总,您刚才提到的第三季度数据,表格第7行的增长率是不是笔误?"众人翻看资料时,主管推了推眼镜:"现在的年轻人啊,过目成诵的本事比扫描仪还精准。"

过目成诵是天赋还是后天训练?

这个问题就像问钢琴家是手指长还是练习多。我曾见过能背圆周率后500位的老会计,也见过每天用记忆宫殿法训练的学生。神经科学告诉我们,海马体的记忆容量超乎想象,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"存储方式"。就像用不同文件夹整理电脑文件,有人擅长图像归档,有人习惯声音编码。

在图书馆见到有趣一幕:穿汉服的女生捧着《古文观止》来回踱步,手机支架上的摄像头正对着书页。这让我想到,古人要真有过目成诵的本领,大概会惊叹现代人"过机成存"的技术——扫描仪咔嚓一声,整本书就装进了电子胃袋。

记忆力的现代启示录

有位程序员朋友开发了单词记忆APP,却坚持手写读书笔记:"真正的过目成诵不是复印机式记忆,而是像3D打印机那样,把知识重新建构。"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背乘法口诀,机械重复和真正理解产生的记忆,就像速溶咖啡与现磨咖啡的区别。

最近去听历史讲座,老先生不用PPT,单凭记忆带我们穿越唐宋元明。散场时听见年轻人嘀咕:"这不科学,他大脑里是装了搜索引擎吗?"我忽然意识到,在这个随时能百度答案的时代,过目成诵更像是一种浪漫的能力——它让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库,而是带着体温的故事匣子。

地铁站遇见盲人按摩师,他指尖在客人肩颈游走时说:"您这颈椎弧度,和上周穿灰西装的先生很像。"这种触觉记忆的"过手成诵",何尝不是另一种生命智慧的闪光?记忆的奥秘或许就在于,它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包容、更多元。

过目成诵的造句

  1. 造句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
  2. 造句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益也。
  3. 造句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匆多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益也。读死书是害己,一开口就害人;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。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。
  4. 造句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看不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诵浪读,决不能记,久也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,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  5. 造句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匆多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益也。
  6. 造句 黛玉笑道:只许你过目成诵,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么?
  7. 造句 他记忆力特别好,过目成诵。
  8. 造句 李自成虽然聪明过人,过目成诵,但他从不自高自大,放松学习。
  9. 造句 过目成诵又如何?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。一个人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,必先要受过一些挫折,历过一些磨难。不经风雨,哪里去见彩虹?
  10. 造句 你能一目十行,我就不能过目成诵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