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ò ěr qiū fēng
成语解释:刮过耳边的秋风。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
成语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過耳秌風
英文翻译:Autumn wind over ears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“过耳秋风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一阵风,但它到底在说什么呢?比如有人评价:“同事的抱怨就像过耳秋风,听完就散了,何必往心里去?”这里既表达了“不放在心上”的态度,又带着点豁达的智慧。
为什么用“秋风”作比喻?秋风自带清冷疏离感,不像寒风刺骨,也不似春风黏人。就像我们遇到无关紧要的话,让它像秋风一样自然掠过,反而能保持内心的平静。比如家长会上听到其他孩子的成绩,完全可以当作过耳秋风,专注自家孩子的进步更重要。
有个真实案例:某公司开会时,新同事的方案被老员工评价“太天真”。当事人却说:“这些建议如过耳秋风,有用的吸收,带情绪的忽略。”三个月后他的项目竟超额达标。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珍贵。
我观察到,越是成功的人,越擅长处理语言信息。他们像装了智能过滤器:重要建议仔细收好,恶意中伤当场粉碎,无关杂音直接放行。这种能力不是冷漠,而是对注意力的高级管理——毕竟我们的脑容量可比不上云存储。
下次遇到不想接的话,不妨想象自己站在秋日的梧桐树下。金黄的叶子沙沙作响,你伸出手,接住那片对自己有用的,其余的就让它们随风飘走吧。毕竟生命有限,我们要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