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 hún yín pò
成语解释:迷人魂、乱人魄。形容事物美好,使人醉迷
成语出处:晋 王嘉《拾遗记 殷汤》:“师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,以欢修夜之娱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宾语;指美好的事物
繁体字形:迷魂滛魄
英文翻译:Enchanting the soul
迷:1.辨认不清:迷路。迷失方向。2.失去知觉:昏迷。3.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,情不自主:入迷。迷恋。4.使沉醉;使昏乱:月色迷人。财迷心窍。5.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:球迷。棋迷。
魂:1.指精神或情绪:梦魂萦绕。神魂颠倒。2.特指崇高的精神:国魂。民族魂。3.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:花魂。诗魂。
淫:1.过多;过甚:淫雨。淫威。2.不正当的男女关系:奸淫。3.放纵:骄奢淫逸。4.心乱;迷惑:富贵不能淫。
魄:1.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:魂魄。2.魄力或精力:气魄。体魄。
提到“迷魂淫魄”这个成语,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。这其实是一个较为冷门的成语,多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情境具有极强的迷惑性,甚至能动摇人的心智。比如:“那些精心设计的诈骗话术,如同迷魂淫魄的咒语,让不少老年人失去了判断力。”这里用“迷魂淫魄”强调了欺骗手段的隐蔽性和危害性。
问题来了:这个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?从实际使用场景看,它通常带有负面含义。例如在文学作品中,作者描写反派角色时写道:“他手持一把镶嵌宝石的折扇,眼神里透出迷魂淫魄的笑意,仿佛能轻易操控他人的意志。”这里的“迷魂淫魄”显然在暗示危险而不正当的吸引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单纯形容“迷人”或“性感”。比如有人写“她穿着迷魂淫魄的红色长裙登场”,这其实混淆了成语的核心含义。个人认为,语言是流动的,但保留成语原本的警示意味,反而能让表达更有深度——它不只是“吸引”,更暗含“需警惕”的潜台词。
如何正确使用它呢?不妨参考这个例子:“网络时代的信息洪流中,某些自媒体内容如同迷魂淫魄的幻象,让人不知不觉陷入偏激观点的泥潭。”此处既点明了诱惑性,又点出了负面影响,符合成语的语义逻辑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的结构本身就在传递信息:“迷魂”指向精神层面的扰动,“淫魄”中的“淫”古汉语有“过度”之意,整体构成“过度迷惑心智”的画面感。下次遇到需要描述隐性操控或危险诱惑的场景时,或许可以试试这个成语,但记得搭配具体语境,避免歧义。